[哲学]自然辩证法第五讲.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自然辩证法第五讲

自然辩证法第五讲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刘剑锋 副教授 liujianfengs@126.com 生态伦理 1.问题的提出 观念领域 现实领域 生态伦理学 试图从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层次上研究和诊释人与自然的的关系,将伦理道德的对象、主体推演到自然界,赋予自然界以伦理价值,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意义;引导人们从生态伦理的角度,从整体上、本质上重新审视“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复杂关系,树立新的价值观;以全新的生态哲学思维方式,重新调整人类的行为模式和实践活动,促使人类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根源于并服从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平衡的生态规律,更好地实现社会经济的有序、协调、健康、持续的发展。 悖论: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 发展中国家: 征服与改造自然成为强烈而不可遏制的冲动 再精致的生态伦理方面的道德说教也难有多大的说服力和约束力 六十年代末,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 提出的“地球已经不堪负重,人类正在面临增长极限的.挑战,各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正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的问题。 由于过去300多年来的一系列显著的技术进步,人类已经把人口和经济增长的极限延后了。人口和资本的发展不仅已经达到了它的极限,而且已经暂时超过了地球能够承受的极限。今天,有很多问题并没有技术上的解决办法,因此在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层面上采取均衡状态是仅有的解决方法,即通过人口的出生与社会自由的动力学的平衡,使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持在70年代初的水平并使之均衡运动,以保证人类的生存环境——地球生态不再恶化。对此,人们称之为“零增长”的对策。 这是否又是发达国家的学究们设置的一个陷井,以维持业已形成的全球贫富悬殊的经济发展水平格局,让贫国继续贫困,让富国永保发达? 为什么人们在生态伦理的各种文献中产生的那种隔靴搔痒的感觉的根本原因 生态伦理不能脱离现实的发展问题,它应该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的一部分;而且,生态伦理学在探讨生态价值的同时,应该努力探寻与现实发展问题的衔接和中介环节,从而明确其服务于现实经济发展,引导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以发展为目的的学科定位。 2.生态伦理“以人为中心”,还是“以物 (自然)为中心” “人类中心主义” “以物(自然)为目的,“以物(自然)为中心”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学 讨论成为一种“屠龙之术” 从学理上看, 从实践中看, 人类利益是生态伦理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在伦理学中,只能以人为中心、为主体,而不是以其他什么为中心、为主体。在传统伦理学中,利益问题始终是不可回避的一个关键点,纯粹的不涉及利益问题的伦理道德体系是不存在的,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伦理道德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调节人类社会中利益关系,生态伦理学也应该是这样,不同的是它着重讨论和调节的是人类利益(现实的和长远的)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正是出于维护人类根本利益的需要,才诞生了生态伦理思想和理论。而解决和满足不了人类及未来利益的需要,生态伦理学还有存在的理由吗? 一方面大批“人类中心主义”,一方面又大谈“不维护生态平衡就会危及人类自身利益” 离开人的利益和主体地位、中心地位,侈谈“自然界的价值”、“自然的权利”难免成为“科学童话” 3.生态伦理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发展观 自然的价值、环境的意义只有在保证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 生态问题古已有之,有关生态伦理方面的思想自古以来就十分丰富 古代圣贤也不断提出一些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而极富启发性的见解,但在近代科学体系没有建立的情况下,这些见解大多成为只具美学意义的哲理玄思,并未在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挥什么作用 中国自周朝以来就成为世界上生态环境最严酷的地区之一。一方面中国古代思想领域,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重要性的思想极具智慧的光辉;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则被不断破坏,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一方面中国古代技术特别是农业技术精益求精为世界之冠;另一方面高超的生产技术无法应付频临的自然灾害和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甚至这种高超的生产技术在环境破坏的过程中起着“为虎作怅”的作用。 长期的、世所罕见的中国古代社会治乱反复的这一现象,从深层次上分析就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沉重压力下的产物 黄河的水灾周期不断加快:秦汉间平均26年一次,三国五代10年一次,北宋为1年一次,元明清为四到七个月一次,到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时代竟达三个月一次。二千年间黄河决口一千五百多次,其中大的改道26次。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物的关系本质上是人的关系。人的利益关系得不到很好的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无从谈起。 “天人合一”往往会让位于“人定胜天” 批判的武器毕竟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国家与国家之间在争夺生存空间和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