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

[初中教育]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教育]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 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 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 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 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自主学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掌握 其重大历史意义? 3、掌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 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对国民经济产生的重大 作用。 4、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 过程。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结合以下材料思考: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材料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1977年2月7日) 背景1:“两个凡是” (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思考:“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影响? 背景2: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 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上刊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 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材料2: 背景3:文革结束后两年,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结合教材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结合内容思考其意义。 抛弃…… 确立…… 作出…… 确定……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冤假错案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组织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合作探究1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 史上重大转折?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共 经历了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你能简单归 纳吗? 抛弃…… 确立…… 作出…… 确定……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冤假错案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组织路线 转折一:“左”倾——实事求是 转折二: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 二、经济体制改革 探究1: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其前提、实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是为了大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前提 目的 实质 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解放发展生产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内容 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探究2: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探究3:如何改?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请说出你的理由?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无农不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现实原因 口述历史与历史研究  口述者: 周曰礼 (原安徽省农委副主任)   吴 象 (万里农村改革重要助手的吴象)  来源:《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纵横》 2008年第8期 问题探究 农村为什么要改革?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过程?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为什么要改革?   吴象:万里问一个农民:“你有什么要求?”那农民把破棉袄掀开,拍拍肚子,意思就是希望肚子能够圆起来!万里感觉到我们就连这样低的要求都没有满足,我们有愧。我们现在一些干部把老百姓都忘了,过去,山区的老百姓对我们的贡献太大了。现在,老百姓还这样艰苦,家徒四壁,一无所有。 穷则思变 周曰礼: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分配:过于平均 周曰礼 :农民呢,在下地的时候爱干不干的,实际上是一种怠工,我跟万里同志讲,农民的消极怠工情绪很厉害。万里听了以后讲他是搞城市工作的,像北京的好多地方都是他指挥过的。他说要拿出80%的精力来抓农业。 农村为什么要改革? 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人民公社体制,农民缺乏自主权,搞平均主义,挫伤生产积极性。(责、权、利脱节) 改革方向:让权放利,实行责、权、利统一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