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医学基础课件-阴阳学说.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中医学基础课件-阴阳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的基本特征 (三)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性、 相对性和可分性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学说是在气一元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孳生着、发展着和变化着的。 《易传·系辞》提出: 一阴一阳之谓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一 阴阳概念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阴阳对立 对立:含有相反的意思,阴阳所代表事物及现象本身就是对立的 对立促使阴阳之间不断的斗争而变化(消长) 阴阳互根 互根:任何一方的存在都以对方的存在为依据 表现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的对立和互根相反相成,使得阴阳在斗争中取得生存和生长。 阴阳消长 是阴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阴阴阳的比例关系不断的消长变化,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内达到动态平衡。 此长彼消---------热盛伤阴,寒盛伤阳 此消彼长---------阴虚火旺,阳虚阴盛 此长彼长---------补气生血,补血养气 此消彼消---------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 阴阳转化 是阴阳运动的另一基本表现形式,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向各自的对立面转化。它在阴阳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发生。 阴阳双方发生转化的内在依据是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转化一般出现在事物变化的极期阶段。“物极必反”,“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如:自然界气温等 有渐变和突变形式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运用 1、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用于疾病的诊断 5、确立治疗原则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1、人体组织结构的阴阳 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的对立关系: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2)、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生命物质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属性 5、确立治疗原则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1、确定治疗原则:调理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使其恢复平衡。 2、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四气、无味、升降浮沉 2)用阴阳关系概括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阴阳偏胜、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是阴阳说明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1)阴阳偏胜:是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正常人体 阳 阴 (2)阴阳偏衰:是属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阴虚则热 阳虚则寒 阳偏胜 阴偏胜 阳偏衰 阴偏衰 (3)阴阳互损:是以阴阳互根互用理论为依据,指阴阳任何一方偏衰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另一方不足,而出现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 这是疾病发展至后期所出现的一种病理表现, 说明病情较重, 正气损伤程度较重。 阴阳一方不足 阴阳两虚 损及另一方 疾病发展一定阶段 (互根互用) (4)阴阳转化: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化,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 理解同阴阳学说内容 阴阳失调 阴盛 阴阳 偏盛 实寒证(阴胜则寒) 伤阳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阳盛 实热证(阳胜则热) 伤阴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阴虚 阴阳 偏衰 虚热证(阴虚则热)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阳虚 虚寒证(阳虚则寒)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阴不制阳 阳不制阴 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任何疾病, 尽管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 千变万化, 但都可以用阴阳来加发概括说明。阴阳用以疾病的诊断, 大则可以概括整个病证是属阴证, 属阳证; 小则可分析四诊中的一个具体脉症。 4、指导疾病的诊断: 1)概括证候: 一般临床辩证, 把疾病总的分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八纲之中, 表、实、热属阳证; 里、虚、寒属阴证。阴阳是其总纲。 2)分析症状: 中医学诊察疾病, 了解病情, 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 而在其过种中, 都应注意分辨属阴属。 例如: 观察色泽: 色鲜明者为病在阳分, 色晦暗者为病在阴分, (如黄疸) 听声音(闻): 声音洪亮者病在阳分, 声音低微者病在阴分。 切脉: 浮大洪数滑为阳, 沉小细迟涩为阴。 所以说: “察色按脉, 先辨阴阳”, 临证在诊断疾病过程中, 只有掌握了阴阳的属性,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