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医学基础.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中医学基础

喻长远 中医基础理论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4)阴阳消长 (5)阴阳转化 (6)阴阳自和与平衡 阴阳学说主要内容之间的 相互关系示意图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1.说明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阴阳失调 2.分析正邪属性及其斗争 (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说明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阴阳失调 .分析正邪属性及其斗争 .分析病变的基本规律 阴阳失调 阴盛 阴阳 偏盛 实寒证(阴胜则寒) 伤阳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阳盛 实热证(阳胜则热) 伤阴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阴虚 阴阳 偏衰 虚热证(阴虚则热)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阳虚 虚寒证(阳虚则寒)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阴不制阳 阳不制阴 (4)用于疾病的诊断 (5)用于疾病的防治 调整阴阳 阴盛 阴阳 偏盛 实证 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伤阳 兼阳虚(酌加温阳药) 阳盛 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伤阴 兼阴虚(酌加养阴药) 阴虚 阴阳 偏衰 虚证 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 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 之源,以消阴翳。) 泻其有余 补其不足 三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 (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2)五行特性 (3)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相生与相克 (2)五行制化与胜复 (3)五行相乘与相侮 (4)五行的母子相及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相生关系的传变 .相克关系的传变 (3)指导疾病的诊断 .确定五脏病变部位:根据五脏所主色、味、脉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 五脏与五色、五味、脉象的关系表 沉 浮 缓 洪 弦 脉象 咸 辛 甘 苦 酸 五味 黑 白 黄 赤 青 五色 肾 肺 脾 心 肝 五脏 水 金 土 火 木 五行 .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主要是根据五色之间以及色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测病的轻重,判断疾病的预后。 * 1.现代中药制药研究概述 1.1.中药基本特点 1.2.中药研究现状 1.3.中药现代化思路 1.4.中药药性理论  2.药品的质量控制 2.1.质量控制的几个阶段 2.2.药品质量控制的责任主体 2.3.药品质量控制的科学基础 2.4.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内容与原则 3. 现代中药新药研究方法 3.1.现代中药新药研究思路 3.2.中药新药中试研究 3.3.中药新药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4. 现代中药的注册申报 4.1. 中药注册分类 4.2. 申报资料项目 4.3. 申报资料的具体要求 关键性问题 ? 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 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简史 ?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 ? 一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一)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二)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三)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四)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 二、 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简史 一、先秦、两汉时期(形成时期) 1.《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2.扁鹊.《难经》 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外感病) 《金匮要略》(内伤病) 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 4.《神农本草经》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和方法 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医药知识的积累 ?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二、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1.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 三、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1.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 2.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开创“脏腑辨证” ? 刘完素(河间)—寒凉派 ? 李 杲(东垣)—补土派 ? 张从正(子河)—攻邪派 ? 朱震亨(丹溪)—养阴派 金元四大家 四、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