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科技]自动控制原理课件20.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科技]自动控制原理课件20

《自动控制原理》国家精品课程 浙江工业大学自动化研究所 * 本章小结 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校正元件,使系统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 主要有两大类校正方法:分析法与综合法。 通常把 的典型二阶系统称为最佳二阶系统。最佳二阶系统兼顾了快速性和相对稳定性能,但它只是一阶无差系统,抗干扰性能也较差。典型三阶模型是二阶无差系统。 最佳二阶系统、典型三阶系统设计的工程设计方法。 运用Simulink仿真控制系统。 例:控制系统开环传函为 ,采用串联校正装置 ①控制系统引入了何种校正?为什么? ②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校正前、后系统及校正装置的对数频率特性 ③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量。 * * * * * * * * * * * * * * §6-3.串联滞后校正 一、滞后网络 §6-3.串联滞后校正 如果一个串联校正装置的频率特性具有负的相位角,就称为滞后校正装置。 传函 相位滞后前主要发生在 ( 1/T,1/bT ) (4)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可见滞后网络具有相角滞后的特性。β越大,最大相角的滞后量越大。网络低频增益为1,高频增益为1/β。β越大,滞后作用的频率带宽越大。 §6-3.串联滞后校正 §6-3.串联滞后校正 二.滞后校正的作用 串联滞后网络对中高频特性具有衰减作用,使系统的开环穿越频率ωc 减小,从而增加系统的相位裕量γ,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另外,高频段特性有所衰减,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也增强了; 但开环截止频率ωc的减小,暂态响应变慢。 (1)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增强抗干扰能力,但暂态响应速度变慢。 §6-3.串联滞后校正 §6-3.串联滞后校正 (2) 在不改变原系统暂态性能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 若原系统的暂态性能满足要求,即具有合适的相位裕量,而稳态精度却不符合要求。可见在系统设计时,把校正装置选在低频段、远离原系统的中频段,加入校正装置的目的只是增加系统低频段特性的高度(20lgβ) ,从而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 §6-3.串联滞后校正 §6-2.串联超前校正 频率法滞后校正的步骤: ⑴ 根据稳态性能指标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 ⑵ 绘制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计算校正前系统的稳定裕量. ⑶ 确定加入校正的 为期望的相位裕量; 为校正前 的相位裕量; (4)确定参数 (5) 验证 §6-3.串联滞后校正 指标要求 Kv=5 γ400 Kg10dB 例6-2 ② 校正前系统的bode图 可以求到 γ(ωc)=-200 Kg=-6dB ③ 相频特性 Ψ(ω)=400+50=450 ωc=0.56 20lgG(ωc)=20dB 解: ①确定K §6-3.串联滞后校正 §6-3.串联滞后校正 ⑤选择 于是得校正网络 ④ 为使系统在ωc=0.56时幅值衰减为0dB, 则必须 20lgβ=-20lgG(ωc) β=0.11 校正后的系统Bode图如红色曲线所示 验证:γ=40 Kg=11dB 满足要求。 §6-3.串联滞后校正 Kv γ(ωc) 低频段 改善系统稳态 指标特性 滞后网络校正 Kv γ(ωc) 中频段 改善系统暂态 指标特性 超前网络校正 作用 区域 主要作用 指标要求 特点网络 超前网络校正和滞后网络校正的比较 在工程实际中,了解校正装置的控制规律对选择校正装置及校正方式很有必要。一般包含校正装置在内的控制器常常采用的控制规律有比例、微分、积分等基本控制规律,或者采用这些基本控制规律的某些组合,如比例-微分、比例-积分、比例-积分-微分等组合控制规律。 线性系统的基本控制规律 附: 《自动控制原理》国家精品课程 浙江工业大学自动化研究所 * 5.1.1 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 (1)拟定性能指标 (2)初步设计 1)根据设计任务和设计指标,初步确定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 选择系统的主要元部件,拟出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2)建立所选元部件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初步的稳定性分析和动态性能分析。 一般来说,这时的系统虽然在原理上能够完成给定的任务, 但系统的性能一般不能满足要求的性能指标。 3)对于不满足性能指标的系统,可以在其中再加一些元件, 使系统达到给定的性能指标。 4)分析各种方案,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3)原理试验 (4)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