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ppt

[政史地]《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史地]《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3、怎么办(具体要求) (1)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唯心主义); 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例(多选):据《泰晤士报》报道,曾以拥有日本最神圣的科学研究中心而自豪的筑波市现在拥有了一座世界上最糟的风力发电站。这个已经运作12个月的风力电站耗电量是发电量的43倍。原来,筑波全年的平均风速只有2.5千米/小时,而建立风力发电站所需要的平均风速为15到20千米/小时。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B.要把高度的工作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C.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D.人不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ABC 【本章必要总结】 一、本单元常用的重要原理(世界观+方法论) 唯物论部分 1、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规律具有客观性,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发挥主观动能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要点整合—认识论部分】 一、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一)什么是实践?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1)是一种物质性活动。(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示】 以上两个方面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区别。 2、实践的基本特征(特点) (1)客观物质性 第一、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是客观的。 第二、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 【提示】 ?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2)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 a、在改造自然方面:创造出自然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b、在改造社会方面: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结论: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烙印。 例:历史上,作为丝绸之路重要交通枢纽的楼兰古国因为树木和水源的破坏导致生态恶化,从绿洲变成了荒漠。为了不让敦煌重演楼兰悲剧,敦煌近年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酒泉市正在着力进行“引哈济党”调水工程,把青海省大哈尔腾河的水引入党河。这告诉我们: 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C.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D.实践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A 例:(2007年高考政治广东卷24)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 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 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蛮化 A 【提示】 A、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3)社会历史性 第一、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4)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3、实践的基本形式(了解)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2)变革社会的实践; (3)科学实验活动。 (二)什么是认识(了解)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的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C、认识形成的过程: 实践 感觉器官 感性认识 抽象思维 理性认识 (三)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在实践中主客体相互作用下产生。(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提示】 (1)“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 A、“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 “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 B、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