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必威体育精装版整理】《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策略》经验总结论文.doc

【2018年必威体育精装版整理】《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策略》经验总结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必威体育精装版整理】《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策略》经验总结论文

《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策略》 经验总结论文汇集 课题组 陈继 李会仙 刘烽 吴永丽 “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策略”经验总结论文一 挖掘农村“乡土”资源 拓展学生习作空间 内乡县夏馆初中 陈继 “作文难,文难作。”这句话大概所有的农村语文教师都有同感。笔者也经常遇到作文课上学生抓耳挠腮、苦思不得的场景。然而,是什么导致如此呢?农村作文教学的出路又在何方?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我们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笔者以为树立大语文的实践观念,挖掘乡土资源应可成为农村作文教学的突破点。 所谓乡土资源,吴刚平教授的定义为:“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乡村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以下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从做到让学生“有写”“乐写”“会写”三方面,浅说如何使乡土资源成为农村作文教学的突破点。 一、寻乡土之景,使其“有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学生痛苦作文主因之一,便是脑海中写作素材的缺乏,缺少生活,思维被禁锢在教室里,作文胡编乱造,既缺乏真情实感,又枯燥、干瘪。为此,农村作文教学必须强调开拓学生作文源头,丰富生活,提高认识,获取感悟,力求提高作文素养,重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乡土资源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联系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学生能力的开发提供了“土壤”。多少年积淀的乡土文化,有它独特的风格,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对此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房前“枯藤老树”,屋后“小桥流水”,无不可以成为入文的一景。 笔者的家乡位于世界地质公园宝天曼山脚下,这里山势跌宕起伏,植被茂密丰富,有桃园、梨园、葡萄园,五角枫、杜鹃花及竹海等多种观赏性植物林。鸟语花香,松涛阵阵,竹林似海,犹如世外桃源。笔者多次带领学生走入乡土,引导学生观赏家乡的一草一木,深入观察和认识家乡的风俗民情及丰富的物产。因地制宜,组织安排了“小导游”活动,选取家乡的某个景点,由学生编撰导游词,引导学生把积累的素材有机融入到导游词中,进行介绍。另外,结合本地区化工企业发展迅猛的优势,笔者又组织了“小记者”采访活动,就人们高度关注的企业发展、环境保护等热点进行采访。 “处处留心皆学问。”在一系列走入乡土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了眼、口、手、耳等多种器官,直接感受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及丰富的物产资源,从而使写作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引乡土之情,使其“乐写”。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吟出对故乡的思念。对故乡的认同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乡情更是心声的源泉,对于农村学生而言,这点尤其不可忽视。 《论语·述而》里有这么一句话:“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讲的是书的魅力和读书的乐趣。那么,这句话用在作文教学上,也同样可以成为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培养写作兴趣,面对作文不再畏之如虎,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文,这是迈向作文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为了让学生“乐”写,在教学中,笔者进行了“美哉家乡”系列专题作文训练。此项训练以“说”为主,以“写”为辅,分三个步骤(记忆之美、如今之美、未来之美)。第一步骤主要是回忆。“人生路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故乡的一切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曾经的一个游戏,曾经的一些仪式,曾经的一些歌谣等,都让学生兴奋不已,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步骤主要是感受,除了感受特定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外,更注重感受乡村劳作之美,乡村人际之美,乡村物产之美。类似于“月下刺猹”的农趣,“锄禾日当午”的艰辛,“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家乡特产的声名远扬等,都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充满自豪感。另外,相对城市而言,乡村的人际交往更坦率,更纯真,更人性,“桃花源”式的人际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人格熏陶。第三步骤主要是展望。让每一个学生做一回设计师,依托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地处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长江三角洲这一区域优势,为家乡的未来设计蓝图,绘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家乡。 “知之愈深,爱之愈切。”每个步骤后,学生都说得意犹未尽,对乡土的感情也达到了空前的高涨,且有不说不快之感。于是笔者乘势让学生以“美哉家乡”为题,作文一篇,并利用黑板报开辟“佳作专栏”展示,以使学生人人都能感受到成功、愉悦,提起写作再也不是眉头紧锁,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甚至是自己的兴趣爱好、精神寄托。 三、赏乡土之文,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