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一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成先文).doc

浅谈初一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成先文).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初一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成先文)

浅谈初一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高基庙镇中学 成先文 摘 要: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师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心需要,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问题情趣 激发兴趣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数学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可见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什么是情景教学呢?所谓情趣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生动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目的的为学生创设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情境,而这种学习情境就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学习的特殊环境。数学教学情境是学生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灵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间良好的桥梁,所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就能达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能解释运用,使我们的学生获得学习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社会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构建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 本人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就创设问题情境作了一些初步探索。下面我通过初一学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实例,就如何有效创设问题情境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课题引入——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如《合并同类项》一课中,首先出示一个代数式“5x+4x2y2+7x2y2-4x-11x2y2”,然后让学生来考考老师,让学生说出任意一组x、y的值,不管数值有多大,老师都立即说出代数式的值,学生感到惊讶,立刻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这么快能算出代数式的值?有什么密诀吗?这时老师适时提出: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密诀?很自然引入了课题,学生被诱导进入教师设计的“圈套”。老师适时板书课题——“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能解答哪些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特别想知道答案。此时教师适当指导、激励,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知识自主交流探讨、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密诀后,那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滋味别提有多高兴。这时上教师又抓住时机,进一步设疑、激趣:“同学们都掌握了密诀,想不想也表现表现,试一试自己的本事”。不用多说,在环环相扣的情景之下,学生不断陷入思考又不断获得新的、成功的体验,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究,课堂上没有一个同学不是不由自主地学习,一节课下来,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合并同类项”的知识和技能。 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趣味情境,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枯燥乏味的消极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从“枯燥学习”转变为“快乐学习”,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恰当的趣味问题情境可以产生一种积极的诱导作用,使学生的疑惑在自己的疑虑过程中不攻自破,同时,思维活动也获得了较好的完善与突破。 二、解题教学——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 以(±a)×(±b)为例。把有理数乘法判断符号的标准看成是某个人在走路。两个因数的“+”,“-”号分别做如下解释:前面一个因数“+a”解释成某人面对正方向(即面向东),每次走a米,“-a”解释成某人面对负方向(即面向西),每次走a米;后面的因数中“+b”解释成向所面对方向的相同方向连续走b次,“-b”是向所面对方向的相反方向连续走b次。这样从原点出发,每次走到的坐标点就是两个有理数乘积的结果。从而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和判断出两个有理数乘积的符号。 在数轴上以向东为正方向,向西为负方向,向西为负方向。每次都是从原点出发。 像(+3)×(+4)我们可以给学生演示成某人面朝正方向(即面向东)每次走3米,(+4)是某人向所面向方向的相同方向连续走4次。 像(-3)×(+4)我们可以给学生演示成某人面朝负方向(即面向西)每次走3米,(+4)是某人沿着面向方向的相同方向连续走4次。 像(+3)×(-4)我们可以给学生演示成某人面朝正方向(即面向东)每次走3米,(-4)是某人沿着面向方向的相反方向连续走4次。 像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