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本面分析常见的误区.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本面分析常见的误区

基本面分析常见的误区(一) 深圳新兰德证券培训中心 徐 星 经常有人问到我这样一个问题: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大多都是假的,你研究 股市的价值还有什么意义?我觉得,这反映了很多人对股票价值、业绩等概念上 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对财务造假,笔者在前年本刊的系列文章(《价值评估漫谈》) 中已有阐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观点:1。财会体制决定了公司财务造假是 永远都不可避免的。2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这种现象在 任何国家都一样存在,甚至也没有证据表明中国的情况是“最严重”的。去年以 来,象安然、世通等大牌公司的财务造假丑闻的暴露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还 有人把上市公司的造假喻为中国股市的“三座大山”之一,说只要这几座大山不 除,中国股市就不会再有牛市等等。笔者想问的是,造假就跟任何社会都避免不 了犯罪一样,是不是因为永远都会有犯罪,社会就不要再前进,生活就不要再继 续了?照这些人的看法,牛市怕是永远都不会再有了,不但中国,外国也不会有 了。把解决财务造假也作为牛市的“先决条件”,真是一“大发明”,但这除了显 示其对股市及其历史的无知外,什么意义也没有。解决财务造假就跟解决任何犯 罪一样,只能通过加强监管、教育和法制,而不能掺杂进情绪等因素。 在价值评估里,识别(而不是乱怀疑)造假正是价值评估最起码的要求和基 本功之一,而且,评估一家公司的价值,很多情况下并不主要取决于其财务状况, 甚至与眼前的财务状况没有多大的关系,这是很多人并不了解的地方。他们以为, 上市公司的业绩就是价值,“绩优股”就是价值高的股,而绩差股就是价值低或 者没有投资价值的股,由此就说中国股市或上市公司没有多少投资价值,因为中 国的上市公司目前业绩并不好;还有,现在又流行把上市公司是否用现金分红也 看做其有无投资价值的标准。以上这些错误的观念反映在股市行情上,一些现象 让很多人无法理解,认为市场“不正常”: 1.有些公司目前的业绩指标(如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并不很理想,但 却经常有突出的行情,或市盈率总是很高; 2.有些公司目前的业绩指标很高,但却经常呈现弱市,即使股市有行情,它们 也没有很好的表现。其市盈率总是很低(比市场平均市盈率低得多),无论在 牛市还是在熊市中; 3 .有时某一个股的市盈率总是很高,有些投资者不敢买这样的股票,但一旦其 业绩大幅增长,达到很高的业绩水平,其市盈率却一下子又变得很低了,这 时其股性反倒趋于呆滞。这时再买这样的股票却很难再获利; 4 .近年,业绩指标和财务状况极差的 ST、PT 股的行情此起彼伏,其二级市场 的盈利机会远大于有业绩支撑的“绩优股”; …… 上述现象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在世界各国股市的不同时期都是如此。把它 们指责为市场“过度投机”,或者是由于我们的市场“不成熟”所致,只能说明 对其背后的深刻原因不了解,对市场是如何评估股票价值不了解。例如,以美国 的道琼斯指数为例,现在公认,上世纪的最佳长期投资时机是30 年代初的1932 年(当时的道琼斯指数跌到了41 点),而当时正是美国上市公司业绩最糟糕的时 候,市盈率也与最疯狂时的 1929 年差不多。当时若有人说一个世纪以来的大牛 市要出现时,恐怕只有疯子才会相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根本的道理 是,当时上市公司的业绩已完全代表不了上市公司的价值,而对业绩较为敏感的 即时股价已经跌到了一个相对很低(什么叫“相对很低”?这正是价值评估要回 答的问题。以后我们有机会将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时候。 回顾股市行情的历史会发现,市场很多时候是很有“远见”的,股价的定位 和股市行情的趋势性往往是合理的。例如,“深科技”股票的辉煌似乎是在96 年以后出现的,但实际上早在其上市的初期94 年,该股就是一个活跃股,在当 时的历次行情中表现都极为突出,而该股业绩按当时市场的平均水平来看,却差 不多是一个“绩差股”。可以说该股票94、95 年的活跃行情是昭示着其当时业绩 所未能表现出的内在价值:果然,其96——99 年就亮出了优良的业绩和高成长 性。这种预见性事后会发现是多么“英明”。又如,如果仅仅看到“深康佳”2000 年之前历年很高的每股收益或派现率,那么其长期呆滞的股性似乎不可理解,但 到2000 年后,深康佳公司业绩大幅滑坡时其管理层才终于承认其本身的“经营 战略有问题”。其实,股市早就对其经营作出了评价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