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委婉语文化对比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委婉语文化对比研究

硕士生论文:从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文化异同 (2007-03-26 20:12:30) 转载 分类: 学术论文 文/陈蓉(川外)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委婉语有其形成的特定历史背景和文化因素。本文主要对中英语言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作一比较分析,来探讨由此所折射出的东西方国家的不同风俗、文化和价值观。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 中西文化 Abstract: as a special language phenomenon, euphemism has its own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feature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euphemism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Based on this, different customs, culture and valu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are reflected. Key words: euphemism on death,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一.?委婉语的定义 委婉语,是指“当人们不愿意说出禁忌的名物或动作,而又不得不指明这种名物或动作时,就用动听的词语来代替,用隐喻来暗示,用曲折的表达来提示。” (张涤华,1988)委婉语可以说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活动的润滑剂,“如果没有委婉语,世界的运转会因磨擦而停止,人们将充满仇恨。”(Enrigh, D. J, 1985)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委婉语的出现都有避讳和禁忌功能。在中国,避讳,有称讳饰,源于周朝,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桓公六年》记载:太子生,鲁桓公向申儒询问如何命名,申儒答曰,“周人以事讳神,名,终将讳之。”在西方,英国作家George Blunt 于16世纪80年代初首创了euphemism 一词,并将其定义为a good or favorable interpretation。 语言学家Goodenough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其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Hudson, 1980)如他所说,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邢福义,1958)委婉语产生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反映了特定民族的历史、宗教、风俗和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特点,本文将以委婉语中与人们生活相对密切的一种——死亡委婉语——为例对委婉语所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共同性及差异做出简要剖析。 二.死亡委婉语产生的原因 1.?来自远古的迷信思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质上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符号。在远古时代,由于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有限,因而对于像生死、雷电、火山爆发等生理、自然现象无法理解,故而产生了一种排斥和恐惧心理,并由此导致了迷信,就连语言也被赋予了超人的神秘力量。人们迷信语言有一种超常的魔力,能给人带来各种祸兮旦福,以致将语言所代表的事物和语言本身划上了等号。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使用与死亡有关的言语时就非常谨慎地选用较为委婉、避讳的方式,惟恐触怒了神灵,这就是死亡禁忌语产生的原因。具体说来,就是如果直接提到“死”这个字眼,就可能会为自己或是家人惹来杀身之祸。因而,即便是在非要提及有关死亡的信息的时候,人们也尽量小心地使用委婉语来代替,以便可以安身立命,避免血光之灾。 2.避免冒昧和非礼 委婉语的产生与语言禁忌有很大关系。很多在语言中不能提及的禁忌语,只能用委婉语来代替。这种替代正是英语委婉语为了达到避免冒犯和非礼的具体体现。在中文里,当问及别人父母是否还在世的时候,很少有人会直接说,“你父母死了吗”,而是用“您父母还(健)在吗?”或是“您父母身体还好吧?”等方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同样,如果想告诉对方自己父母已经去世,也往往会采用间接的方式来表达,如“这件毛衣是我妈还在世的时候给我织的”。这样的表达就不会引起说话人太多的伤感。英语也是一样,“死亡”就可以婉转地说成是decrease, expire, breathe one’s last, say hello to Marx, go west, join the majority, lay down one’s life, pass away, pay the debt of nature 和reach a better world 等等。通过使用死亡委婉语不仅向对方传递了必要的信息,而且还不会让对方感到无理或被冒犯。 三.从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文化的共同性 1.从死亡的意义来讲,中西方都崇尚为国献身,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因此为国而亡的委婉语一般都含有褒义。如英语中有gr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