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局解问答题上
第一章
1.纵行和横行穿经腮腺的结构有哪些?这些结构由浅入深如何排列?
答:纵行的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及耳颞神经;
横行的有上颌动脉、上颌静脉、面横动脉、面横经脉及面神经分支。
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2.简述额顶枕区和颞区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
答:额顶枕区由浅入深分为5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与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颞区由浅入深依次分为: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
3.试述分布至颅顶血管和神经的分组、来源和分布范围。
答:前组:分为内、外侧2组。内侧组距正中线约2cm,包括滑车上动、静脉和神经;外侧组距正中线2.5cm,包括眶上动、静脉和神经,分布于额区、顶区内侧部。
后组:有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分布于枕部。
外侧组:包括耳前、耳后2组:耳前组有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耳后组有耳后动、静脉和枕小神经。分布于额顶区外侧部。
第二章
1.简述颈部的分区。
答:分为颈前区、颈外侧区、胸锁乳突肌区。
2.试述颈深筋膜的层次及筋膜间隙。
答:颈深筋膜分为浅、中、深3层。
筋膜间隙分为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胸骨上间隙。
3.试述气管切开经过的层次,术中应注意哪些解剖结构?
答: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静脉弓、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和气管前间隙等。
4.根据甲状腺的位置和毗邻关系,试分析甲状腺肿大可能引起哪些症状?
答:当甲状腺肿大的时候,如向后内侧压迫喉与气管,可出现呼吸、吞咽困难或声音嘶哑;如向后外方压迫颈交感干时,可出现Horner综合征,即患者面部潮红,无汗,瞳孔缩小、眼裂变窄、上睑下垂及眼球内陷等。
5.甲状腺次全切除经过哪些层次,根据解剖学知识术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甲状腺前面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和气管前筋膜。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甲状腺上极进行,以免损伤外支而出现声音低钝或呛咳等。
第三章
1.简述女性乳房的形态结构和淋巴回流。
答:乳房由皮肤、纤维组织、脂肪组织和乳腺构成。
淋巴回流:乳房的淋巴主要汇入腋淋巴结。
2.试述肋间隙的肌肉层次、血管和神经的位置关系及分支分布。
答:肌肉层次: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
肋间后血管:①:肋间后动脉,由胸主动脉直接发出,其在前方与胸廓内动脉的分支吻合。
②:肋间后静脉,与肋间后动脉伴行,其前端与胸廓内静脉吻合,后端汇入奇静脉、半奇静脉或副半奇静脉。
肋间神经:第1~11对胸神经前支行于相应的肋间隙中,伴随肋间血管走行,在近腋前线处发出外侧皮支。
3.试述胸膜腔穿刺部位的选择和进针层次。
答:胸膜腔穿刺时,常在腋后线或肩胛线第8或第9肋间隙,于下位肋上缘进针;在腋中线至胸骨之间穿刺时,则在肋间隙的中部进针,可避免伤及血管和神经。
4.心包穿刺点和心内注射点如何选择?为什么?
答:心包前臂与胸膜、肺、胸骨和第2~6肋软骨相邻,在胸膜围成的心包区直接与胸骨体下半部和左第4~6肋软骨贴附,故常在左剑肋角处做心包穿刺,以免损伤胸膜和肺。
心的毗邻关系大致与心包相同。临床上常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隙作心内注射,以免损伤胸膜和肺。
5.纵膈如何划分?各有哪些重要器官和结构?
答:解剖学中:四分法,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将纵膈分为上纵膈和下纵膈:下纵膈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纵膈。
临床上:多采用三分法,即以气管和支气管的前壁以及心包的后壁为界分为前纵膈和后纵膈,前纵膈又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纵膈和下纵膈。
上纵膈的结构和器官由前向后可分为三层:前层内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中层有主动脉及其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后层有气管、食管和胸导管等。
前纵膈:前纵膈位于胸骨后面与心包前壁之间,内有胸腺下部、纵膈前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
中纵膈:中纵膈内有心包、心、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等。
后纵膈:后纵膈内有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迷走神经、交感干和纵膈后淋巴结等。
第四章
1.腹前外侧壁的浅血管及皮神经分布有何特点?
答:浅动脉:腹前外侧壁上部有来自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腹前壁正中线处有腹壁上、下动脉的分支;下腹部有腹壁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两动脉均起自股动脉。
浅静脉:脐以上的浅静脉经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注入腋静脉;脐以下的浅静脉经腹壁浅静脉、旋髂浅景脉注入大隐静脉。
皮神经:来自第7~11对肋间神经、肋下神经及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和外侧皮支均分布于腹前外侧区的皮肤,而且分布具有明显的节段性。
2.试述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及通过的内容物。
答: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是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守真教育.doc
- 安保部保安人员工作职责.doc
- 安全卫生管理暂行办法.doc
- 安全专题会议发言稿.doc
- 安全学原理预测试题.doc
- 安信地板.doc
- 安全工程师维修电工(初级)试题卷三—培训教学参考资料.doc
-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案例试题.doc
- 安全用气须知小学版.doc
- 安全管理工作年总结.doc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2025年新版教材).pptx
- 锂离子电池前驱体磷酸铁合成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
- 2024年东盟石油和天然气更新报告(英文版)-东盟.docx
- DB3209_T 1207.2-2022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 第二部分:房屋建筑工程文件归档和档案移交范围.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