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微群的逻辑.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群的逻辑

微群的逻辑 前些日子有微博传网易副总编认为,3Q之战不过是个预演,明年新浪微博的私信挑战QQ才是高潮。应该说,概念上私信=QQ这个并不是什么多么深邃的洞察,相信很多读者早在一年前就看到了,但明年私信就挑战QQ,新浪的副总编或许会比网易的稍微悲观一点。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有世上还有什么产品可能挑战QQ的话,可能性只属于新浪微博了。   新版微群算是新浪微博的重要发布了,除了延续一贯的邀请体验之外,微群也占据了微博主页的顶部入口,体验之后,觉得……有些错误可大可小,说小,于微博,微群不过是一枝新叶,过去的成功不是因为微群,将来的成功也未必离不开微群,然而往大处说,微群的定位格局也关系着微博将来的走势,将来的成功也未必离得开微群。   首先很容易搞明白的是新浪微博团队对于微群所寄予的期望,私有群挑战的对象是QQ群,(挑战指数跟活跃用户基数有关,目前来看还是比较久远的)至于开放群,难道也是也是为了挑战QQ群?呃,不好意思,笔者暂时没读懂,所以接下来笔者试图用自己的思维来读懂这个。   开放群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笔者的答案是,群的价值在于分类聚焦,开放的价值在于破解了传播路径的限制。   例如,你只有1个粉丝,如果该粉丝不转发你的微博,那么你的信息所能扩散的范围上限就只有这么一个点,当微群出现之后,你在一个1000人的群里发微博,那么,这条信息至少可能扩散到1000个点上。所以,最佳的总结就是百度的贴吧破解了新浪微博的粉丝规则限制,让没钱租店面的穷人有唱歌的地方。   由于微群的产生在关注规则之外创生了信息传递线路,所以,逻辑上讲,微群不应当作为枝叶来定位,相反,它可能开辟出一条新的主线,一条跟微博级别并行的主线。当然,从体验的感觉来看,新浪对它的定位格局貌似并不大,这就是问题所在,要知道,微博上绝大部分用户的粉丝数低得可怜,5000万的注册用户,至少有4千500万是名人战略的踏脚石,微群的诞生,可以对冲名人战略的不足,建议新浪微博团队不要犹豫,果断调整微群运营,继续新版优化再择黄道吉日重新上线。   值得这么做吗?笔者希望可以证明值得。   先点出几点错误吧:   一.开放群私有群的定位无本质区别。把当前所有开放群改为私有,然后重新设计开放群。   二.微群允许重名。   允许重名的结果是导致了中心分流,群既开放,又何苦再画地为牢呢?开放+群,概念上这就是一个悖论词。   三.微群与微博的同步问题。是否同步信息,单向还是双向,从右到左还是从左到右,这个问题看起来随意,实际上关系整个生态系统,可选择性看似人性化,在宏观上未必是对的。   很早百度贴吧就被认为低端,低端的概念反说,百度贴吧之所以深受欢迎,尤其是低端用户欢迎,根源在于关键字聚合的价值,扩散了相同信息偏好者的信息传递方圆,打破了信息传递限制并提高了效率,让信息传播的深远度取决于信息质量而不是人。笔者曾经在百度贴吧长期潜水超过两年,那里除了大量极度低端的用户之外,一样有大量用户的才华令人惊叹,让信息传播普遍取决于信息质量而不是人是有道理的。   与之恰恰相反,微博之所以深受欢迎,信息传播的深远度更多取决于人而不是信息质量。当然,让信息传播度普遍取决于人而不是信息质量也是有客观道理的,除开很大一部分观念才华低贱古老得令人惊叹的名人之外,精英人群文化素养普遍高于生活在社会更低层的人群,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在信息扩散概念上,类似于这样一种对应关系:   (微博概念=i贴吧,位置=贴吧,微群概念=贴吧,位置=i贴吧)百度贴吧和新浪微博正站在一个对攻游戏的两端,百度贴吧从下往上走,新浪微博从上往下走。百度把i贴吧做砸了不是必然,完全是人为错误的结果,当然,他们不会承认。如果不提高警惕,同样的错误方式可能一样把微群做成了鸡勒。   所以,新浪第一个需要极端重视的错误在于微群的平衡性问题,在没有培养起信息输出量之时,不能盲目打动输入渠道。我们不再陌生的问题是,对于特定的平台而言,调解平衡性最主要的就是提升输出相对输入的比率,形成供需差动,反之则会耗尽用户热情。   @符号的可复制性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自以为贼帅的文章《微博特殊符号的可复制性和可移植性》,只是结局很悲惨,招致鄙视一片,整得我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今天笔者不得不顶住压力,重提@符号的可复制性。   按理,可复制性这个词汇应该没那么晦涩难懂,比如说新浪可以跟起点或者当当网之类的合作,一旦信息里包括书名号“《》”,或者$符号,跳到支付系统,就跟“#? #”符号的处理类似,系统自动生成跳转。   斜眼瞄了一眼键盘,@#两个符号已经用掉了,接下来一个符号是¥(或者~符号也挺好),如果说微群可以挑战百度贴吧,那么,微群挑战方式除了关键字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入口,还可以通过符号跳转方式。   符号跳转的优越性首先体现在操作上,其次有提升即时衍生阅读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