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百姓百说——陈
百姓百说——陈 ?
氏的遠祖可以追溯到舜。 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製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歡心。周武王滅商建周後,追封先賢遺民時,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於陳(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亳縣以北),國號陳,榮為侯爵,奉守著帝舜的宗祀,並將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死後,謚號為陳胡公,所以又被稱為胡公滿。他的子孫有的以國為氏,就是陳氏。 公元前672年媯滿的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後來他的10世孫田和建立了田氏齊國。戰國末年,齊被秦滅。齊王的長子升次子桓先後改姓王氏,三子田軫逃至穎川(今河南禹州、許昌一帶),恢復陳姓。從此陳氏一門在中原瓜瓞連綿,生生不息,發展成為名門望族。 陳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據記載,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後,於496年將代北鮮卑族三字姓侯莫陳氏改為單姓陳氏。 唐初期、中期,中原陳氏有過兩次影響深遠的南遷福建之舉。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陳政(胡公滿的68世孫)任岭南行軍總管,率兵鎮壓福建南部的少數民族動亂。667年四月,陳政卒,由其20歲的兒子陳元光代父領兵,經過九年戰爭,局勢平定後,於686年報請朝廷批准,設置了漳州郡。陳元光致力於發展漳州一帶的農工商各業,使當地得到了繁榮發展。 他被後人尊為開漳聖王,子孫後代被稱作開漳聖王派,成為閩、粵、台及南洋諸島陳姓最主要的一支。 ????台灣現有陳聖王廟53所,這從一個方面表明了台灣同胞對陳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潁川陳寔後裔陳忠之子陳邕,唐中宗時進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擠,遷至漳州南廂山。其子陳夷行,唐文宗時任宰相。此後子孫興旺,在福建發展成為太傅派陳氏,尊陳邕為南院始祖。 陳氏入粵,始於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遷,陳寔後裔陳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寧化、上杭,至其曾孫二郎、三郎再遷至廣東梅州,後散居大埔、興寧、長樂、龍川等縣。陳氏入台,始於明未。福建同安人陳永華,於明末隨鄭成功入台灣,官至東寧總制使,在台灣建立屯田制度,設立學校,被尊為陳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國建立的300多年間,陳氏遷台人數很多,其中僅武榮詩山霞宅陳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為台灣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與林姓共陳林半天下之美譽。 陳氏遷入越南的歷史比較久遠,有的成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陳煚(即陳日煚),於1228年創建越南陳朝,歷時175年,促進了陳姓人口的發展。至今,陳姓仍被列為越南十大姓之首。陳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後,閩粵等沿海地區的陳氏,有許多人出海到今新馬泰一帶謀生。另有一些人不斷遷至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世界各地,對當地的繁榮與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凡用“陈”字作标志的姓叫“陈姓”。陈姓起源如下: (1)出自妫姓,虞舜之后。《姓纂》、《中华姓氏渊源》载:夏禹时帝舜之子商均封虞城(今山西永济县东南。一说古虞国,今河南虞城县西南),至三十二世虞遏父为周陶正。武王克商,封虞遏父之子满于陈,都宛丘(今河南淮阳),赐姓妫,以奉舜祀,称陈侯,卒谥胡,故曰陈胡公,亦称胡公满。又九世至励公,生子完,字敬仲,奔齐以国为氏。桓公以其贤,拜为工正,食邑于田,又为田氏(《史记*索隐》载:系以陈、田二字声近改;《正义》则云:敬仲不欲称其故国之号而改,二说略异)。完十一世孙田太和,立为齐侯,是为田齐。传至齐王建,为秦所灭。建生三子:嘉、修、良;嘉子田安,项羽灭秦,立为济北王,称王氏。良八世孙田丰,王莽封为代睦侯。莽败,封偕子田恢过江隐居吴郡,复姓妫。恢生显,其后裔传至敷改姓姚;翔传至实而姓陈。至陈宣帝太建元年(公元569年),追封东汉太丘长陈实为颍川侯,故陈氏奉太丘长为颍川始祖(拙作《颍川陈氏》和《颍川始祖陈太丘轶事》两本书上说法与此不同,因当时根据不同。现在看来有一点可以肯定,说陈轸是齐王建的第三孩子与历史不符合)。姚、虞、陈、胡、田五姓同宗,合称“妫汭五姓”。 (2)刘氏改姓。《通志*氏族略》载:广陵(今江苏江都县东北)陈氏,实为刘氏,(春秋时)因鲁相无子,以外孙刘矫为嗣。 (3)白氏改姓。《河南官氏志》载:陇右白永贵,于隋初改为陈氏,此为万年(今陕西省)陈氏。白姓原为龟兹王帛氏,因入仕内地,怕胡人之姓遭受歧视,而改为陈氏,史称陈永贵。他有孙叫令英,史称陈令英。 (4)曹氏改姓。唐末浙江海宁县人曹宪来娶妻陈氏,生子四人,都从外祖父陈氏之姓。其后裔陈文龙任宋朝参知政事(副宰相),子孙世居嘉兴府城,因而加入秀水县(今嘉兴市)籍。 (5)高氏改姓。浙江海宁县高氏,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传至十四世孙高谅,元朝时入赘海宁县东里陈明谊家,遂改姓陈,世代居住在凤冈岘。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