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谈《朝花夕拾》
中国现代文学史
简谈《朝花夕拾》
姓名
汉语
学号:
简谈《朝花夕拾》
摘要:《朝花夕拾》作为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合集,一直是众多学者讨论的作品,本文着重于讨论《朝花夕拾》的写作动因,并引出我对《朝花夕拾》系列的分类的看法。
关键词:《朝花夕拾》 创作动因 分类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1926年2月至11月间完成的,鲁迅先生与《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谈到“这十篇文章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问题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缀,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写于背景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琐记》
《藤野先生》《范爱农》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管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前后九个多月的光景鲁迅先生流落,行程从北京到厦门可以说是一次流浪。如果尝试探讨一下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自幼年周家的家道中落,鲁迅先生是一直在流浪的,不管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于鲁迅来讲的流浪的苦难经历,使鲁迅先生成为了一个“文艺上是一位诗人,而思想上却止于一个战士”(李长之先生语)的特殊身份。《朝花夕拾》中既往犀利的文笔在回忆的感召下变得温婉和蔼,我们不禁要问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一个不停战斗的勇士何以此时一反常态,有此种闲暇来评定心绪,来复抄心里的旧东西呢?其创作的心理动因是什么呢?
动荡的政治环境应该算一点。在段祺瑞政府的黑暗统治下,五卅惨案、女师大风潮、318惨案频仍发生。客观环境的恶劣,迫使躲避通缉的鲁迅归于自省以求自慰,面对这样的现实,鲁迅已“艰于呼吸视听”,社会“目前这么离奇”,而“心理是这么芜杂”被迫离京赴厦门后,远离了政治漩涡,基金的心绪也渐趋平和,然而环境同样也不如人意,生活也实在无聊。
与许广平女士的恋爱也应算作一点。鲁迅此时的情绪比往期平静了许多。据许广平说,她与鲁迅定情是1925年10月,其后,2人相约南下,许广平到达广州,鲁迅则到厦门;期间二人互有书信往来。在这段恋爱期间,鲁迅的心境是偏于平静温和的,寂寞无聊,也少了许多火气。
人际关系的零落也应算作一点。一是说与二弟周作人的关系恶化,又遭到自己辛勤培养的年轻人的攻击和污蔑;二是到了厦门后,鲁迅周围的环境同样也并不令人满意。1935年底,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提到了写作《朝花夕拾》的境况,“直到1926年秋天,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而背景的未免社,,却不绝地来信,催促杂志的文章罢。这是我不愿想到目前;于是会议在心里出土了,写十篇《朝花夕拾》”
了然于《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在探寻朝花夕拾的十篇文章:前五篇虽带有回忆情节,但不失火药味;后五篇则在清新无忧的童年记忆里多抹着一丝忧虑与忧伤。在文学这篇土地上,他自有可倚仗的利器,不失火药味说得略显轻薄,我看鲁迅先生在《狗*猫*鼠》的文人论战,攻伐自是可圈可点,暗讽隐喻更是让人看得有一种全身惊悚起来的感觉。一次次的引用陈西滢,徐志摩等评论家的话,暗讽其言行,颇有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感觉。我并不是厌恶鲁迅先生这种犀利的文笔,只是觉得一篇回忆性质的散文也能让鲁迅先生写得火星子直冒,也算得鲁迅先生功力深厚。《朝花夕拾》有“朝花”才可“夕拾”,我观鲁迅先生的《狗*猫*鼠》没有“朝花”,却大多是互吐口水的文字仗,一些心中不平之气的冷嘲热讽,哪有一点童真童趣可言。若这《狗*猫*鼠》放在其他集子中,我便也不烦心了。也许还要夸赞几句。
可是,以对整个集子的感观来看,《狗*猫*鼠》算是一处陋笔,文中提及回忆小时的事情,却是为了展开挖苦,更令我心生厌恶之感,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写了四个大字“阴阳怪气”。
《朝花夕拾》中令我大感不快的文章有三篇,一篇是所提到的《狗*猫*鼠》,第二篇是《琐记》,三是《二十四孝图》。《狗猫鼠》大多互吐口水,没有什么切中时弊的建设性目标,我看鲁迅先生为骂人是主务,而后人所研究的这篇文章中的战斗意识、苦难意识多是穿凿附会,生拉硬拽。在谈及《琐记》里的却是写了不少暗暗损败别人的话,如对“衍太太”的反话正说,对新式课堂的徒有其表败絮其中的愤慨,却也切中时弊。虽文笔犀利,但不会让我产生“真虚伪的厌恶”,但还是那句童年温馨的记忆何在,这样让人纠结的回忆有什么可以失去的,这样的文笔对集子真是一个大大地破坏。《琐记》虽放在集子中,显然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这可以理解,鲁迅先生独面厦门图书馆之墙壁,虽有修生养性之心,但火气总是消不了的,也算得识时务不去做那些无谓的口水战,转而批判其国民性。童真童趣你是看不到的读完只有阵阵惊悚的感觉。看不到时弊之可恶,却又耳闻鲁迅先生在骂人。
我敢这样说,《朝花夕拾》中的夹枪带棍的文章毕竟令人所不喜,令人知道更多的如:《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