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专题研讨会后的反思.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专题研讨会后的反思

语文专题研讨会后的反思 阳山县青莲中学 陈志伟 金秋十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江门恩平召开的中学语文专题研讨会。会上,五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上了六节精彩的语文公开探索课,与会老师围绕着“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展开积极的研讨,有关课题组的老师也一起交流研讨了课题实施的情况。两天的会议,让我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对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六节公开探索课,给我总的印象是实在、科学、有味。 说它们实在,是五位教者在设计教学时都没有刻意地追求那种所谓奇思妙想的亮点。不管是教具的使用,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没有什么特别精巧之处,只是扎实地落实语文的目标。看的出他们平时的教学也是这样的。如,多媒体的使用并没有动画、音乐、视频之类的花巧的东西;都比较重视生字词等基本知识的教学;没有什么排演课本剧等华而不实的教学环节。这不禁让我想起去年徐志丹老师执教的《窗》,他特意在给学生的课文中不印发故事结局,而让学生听故事后猜想结局。诚然,他这样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显出了徐老师非凡的创意。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课文都是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的。这样的取巧,并没有多大的学习价值(在这里,我并不是贬低徐老师,相反,徐老师是我最钦佩的老师之一)。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当然更愿意学习一些实在的,对我们以后教学有帮助的东西。 说它们科学,是因为五位教者在处理教学过程时,都注意了教学的规律,先整体感知,再局部探究,先理解内容,再学习运用。如黄迎方老师上《老王》设计的教学环节为“导入——整体感知(走近老王)——合作探究(品味老王)——拓展延伸(怀念老王、关注“老王”——巩固练习——总结——布置作业”几大环节,都是比较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的。 说它们有味,是指在课堂上,六节课都不同程度上散发出一种“语文味”,突出了语文的本质属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别注重贯彻“以学定教,以读为本,回归文本”的语文教学原则。如沈传标老师在“整体感知”环节安排的几项学生活动,“1、大声读课文,用笔画出不会读的地方。2、读后交流:你读后明白了什么?3、谁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4、请说出你不懂的问题。”在这环节,沈老师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充分了解了学习的学习情况,为以下的局部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周华章老师在教学《老王》时,注意到结合文本,抓住“前任”、“强笑”、“镶嵌”等词语,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他自己的范读,感情充沛,语调准确,很有感染力。 二、我的一些思考 1、文本的鉴赏与解读如何才算到位? 新课标提倡多元化解读文本,提倡保护学生个性化的解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问题就出现了!学生对深刻文本只做出了肤浅的解读,甚至是错误的解读,我们老师应该如何处理呢?对于文本的鉴赏与解读,如何才算到位呢?如在黄迎方老师执教的《老王》一课中,学生与老师都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老王临终前给“我”送油和鸡蛋是对“我”感恩。我认为,这样的理解是不准确的!联系一下当时的年代背景,我们即知,作者杨绛夫妇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当时正被批斗,一般人和他们划清界线还来不及,而老王做为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工人,是所谓的“红五类”,却诚挚地与杨绛一家的交往,这不正是体现出老王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吗?而杨绛坐他的车时都是“一路上说着闲话”,作为清高的文人,能与这文化水平极低、老实巴交的车夫真情闲聊,这不也正体现了杨绛对老王的尊重吗?可以说他们的交往,是真正的朋友式的交往,怎能用仅用“感恩”一言蔽之?而且,我认为,文末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正是理解作品主题的关键所在,遗憾的是两位教者都把它轻轻的放过了。 再如《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鲁迅毁坏小弟的风筝是为小弟好,教者沈老师也赞同了学生的看法。这很让我吃惊,连鲁迅先生也认为这是对小弟“精神的虐杀”,竟然被学生理解成“为小弟好”!其实结合上下文,我们不难理解,少年鲁迅这所以毁坏小弟的风筝,完全是为了维护他兄长的权威而已。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解释为什么小弟成年后忘记了小时候被兄长精神虐杀,却引起了鲁迅沉重的悲哀,也只有这样理解,才符合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揭示国民劣根性的一贯文风。 我认为,对文本的解读,应该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贴近作者的本意。要做到这点,我们就必须品味作者的遣词用句,联系作者写作的背景,结合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二是用时代的、发展的眼光分析文本。对学生出现的肤浅理解,我们应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对于学生另类的、甚至是错误的解读,我们除了表扬他们的另类思维,还应该坚决给予纠正错误,以免误人子弟。 2、语文课堂如何上出“语文味”? ?“语文味”是一个很让人说不准的词,我的理解是一种语文课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感觉和味道。虽然我在整体的评价中说这几节公开探索课比较有味,但我认为弥漫在这几节课中的“语文味”还不够浓!我以为,“语文味”应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是书声琅琅。语文课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