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实验心理学下_第六讲.ppt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实验心理学下_第六讲

三、知觉的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位置恒常性。 (一)经验和知觉恒常性 Holway和Boring(1941)大小知觉恒常性实验,较好地说明了经验在知觉恒常性中的作用。实验在L形走廊中进行的。 (二)大小恒常性 知觉大小与客体的实际大小(物理大小)不同,与视网膜上的视象大小(按视角计算的大小)也不同。对这三者关系的研究称为大小知觉恒常性的研究。 人们发现:知觉大小在视角规律与大小恒常性规律之间,比较偏于恒常性大小方面,这是大小知觉与距离关系的一般规律。如1.7m(1/5)——0.34,但实际上看起来1.5m左右。 有关三者的关系,可用一些定律和公式来表示。 1.埃默特定律 (Emmert,1881) 是指知觉到的后象的大小与眼睛和后象所投射的平面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假如把一个后象投射到比原先的剌激物远10倍的平面上的话,那么它的后象看起来变成比原来的刺激物大10倍,但网膜上的映象大小还是相同的。 根据欧几里德定律,客体的大小可用物理量去度量,网膜象的大小是按光学原理变化的,可用如下的公式来计算:α=A/D(α:实际物体在网膜上成像的大小 A:物体的大小 D:人眼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根据这一公式,如果客体的大小不变,那么α的大小随距离D成反比例关系。如果α不变,随着距离的增大,类似于A的后象也随之增大。 演示实验:注视一个距眼睛1m远的黑色背景上的10×10cm2的白色方纸块, 观察约1~2分钟以后,方块就会形成后象, 这时若把眼睛转向一个光亮的、距离约为1m的平面,则可以看到一个与原来白色方块大小相同的黑色方块;若把后象投射到一个距离为2m远的平面,则看见的后象大小是原来白色方块的两倍,则后象的大小为20×20cm2;如果投射面的距离是4m,则后象的大小为40×40cm2。 2.布伦斯维克比率 布伦斯维克(Brunswik,1929)提出了一个测量恒常性程度的公式,即布伦斯维克比率(Brunswik ratio,简称BR): BR=(R-S)/(A-S) BR:布伦斯维克比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R:被试知觉到的物体大小,亦即被试对大小判断的结果 S:根据视角计算的物体映象大小 A:物体的实际大小 当知觉到的大小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很接近时,布伦斯维克比率趋于1,这表示趋于完全恒常性;当知觉到的大小与按视角计算的大小很接近时,则表示基本上没有恒常性。如果身高1.8m的人在5m处观察时被知觉为1.76m,那么BR=(1.76一0.36)/(1.8一0.36)=0.97,即大小知觉的恒常性保持了97%。 ——心理学中公式的价值,科学性…. 3.邵勒斯比率 是由邵勒斯(Thouless,1931)提出的计算恒常性系数的公式。该公式与布伦斯维克的公式基本相同,只是取了R、S、A三个数的对数: TR=(lgR-lgS) / (lgA-lgS) TR的结果也在0到1之间。两者都可用于大小、形状、颜色、亮度等知觉的恒常性,但是,在大小、形状知觉中更常用BR,而在亮度知觉中则常用TR(物理亮度与知觉亮度成一定的对数关系)。 另外,当对象距离很远时,知觉的大小便越来越符合光学几何投影的规律,网膜视角的作用逐渐增大,大小恒常性逐渐消退。如下图。 (三)形状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shape constancy),是指从不同角度观看一个熟悉的物体时,虽然这个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映象都不相同,但是我们仍把它知觉为一个恒常的形状。 莱博维茨(Lelbowitz,1967),研究了年龄与形状恒常性的关系。首先呈现给被试一个物体,这是一个可以倾斜成各种角度的图形。要求被试在四种倾斜角度的比较刺激中选择一个与观察剌激看起来同样的形状。这些比较刺激是一系列从圆形到逐渐拉长的椭圆形。被试年龄范围从4~21岁。下图是观察刺激在两种倾斜角度下不同年龄被试的形状恒常性保持程度曲线。 提问: 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该实验属于什么设计? Bower(1966)证明仅两个月的婴儿就表现出形状恒常性。 另有人研究了认知经验对形状恒常性的影响。 提问:什么自变量能体现认知经验? 爱波斯坦等(Epstein et a1.,1963)曾研究了不同指示语对形状恒常性的影响问题。这一实验所用的材料为简单的几何图形,图形以不同的倾斜角度呈现。指示语分为三类:一组被试的指示语是要求他们根据客观的或已知的形状来判断观察图形的形状;一组则要求他们根据物体的网膜象的形状来判断;三组要求根据观察图形的表面形状或现象上的形状来判断。——该实验属于什么类型的实验设计?自变量是什么? 实验结果:第一组的布氏比率平均为0.58;二组为0.21;三组为0.30。表明要求被试按客观形状来判断的指示语所产生的形状恒常性最大。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