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让习作“有米可炊”——小学三年级“追求高效习作教学”教研活动案例.doc

让习作“有米可炊”——小学三年级“追求高效习作教学”教研活动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习作“有米可炊” ——小学三年级“追求高效习作教学”教研活动案例 背景说明 活动缘起 我们学校对各班习作教学进行评估,其间,对我校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习作检测。习作要求:以“爱”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是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邻里的爱,陌生人的爱······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叙事清楚,完整。全班只有高钰同学的《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一文,内容真实,以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表达邻里之间的爱,其余要么写电视上看过的事,要么写《英才教程》《优秀作文》上看过的范文,要么编故事。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难道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爱吗?还有的同学只写了一二百字,篇幅明显太短。“习作教学”败绩凸显。 回顾困惑 现实中的习作教学让老师手足无措、令学生抓耳挠腮。许多老师那真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讲“总分总”结构,讲比喻句的妙处,告诉学生如何选材,如何开头、结尾,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传授写作方法、技巧。然而,学生就是不见有什么起色,依旧“谈作色变”,依旧拼、抄、搬、编、套。老师无奈也就听之任之,由他们去了。习作教学甚至放任自流,变成“散养式”,就像山坡上放鸡,逮着虫子吃虫子,逮着蚂蚱吃蚂蚱。就连常规的每周两篇日记,也是为完成任务而为之,抄范文敷衍了事。习作教学成为我校语文教学工作的大难题,困扰我们由来已久。“习作教学”走入怪圈。 主题出炉 因此,对“习作教学”进行研究就刻不容缓地摆在学校语文教研组面前了。以往的习作教学是费力不讨好,老师备、讲、批、改,其中的辛苦唯有其力亲为者自知其味,可效果却事与愿违。于是校语文教研组把“追求高效习作教学”作为研究主题,并且强调,一定要广开思路,大胆创新,大胆尝试,大家可以“单打独斗”,也可以多人合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 一时间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寻找切入点。我通过座谈、调查,了解到学生害怕习作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一遇到题目就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不知写啥”。我所在学校的孩子,80%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看,这些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低,有些连字也不认识,再加上生活在农村,接触的新生事物又不多,知识面窄,自然会遇到这样的困难。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于是我对自己的研究切入点就了然于胸了,那就是:让习作“有米可炊”。 活动主题 让习作“有米可炊” ——小学三年级“追求高效细作教学”教研活动 研讨时间 2015年3月——2016年6月 研讨方式 个人探讨 参加人员 马秋燕 周芳 实施过程与重要细节 步骤一:学会观察 我每天都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今天观察了什么? 观察对写作特别重要。离开观察,写作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国著名的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教导莫泊桑时所说:“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别人没有写过的特点。”观察的深浅与文章的质量是成正比的。 观察什么?怎样观察? 由景物到人物,从大自然到社会生活。总体思路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让每位同学在教室、在校园、在家里、在花园、在广场、在街道上、在田野里,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去想,用心去感受。这样他们就会发现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就会聆听到鲜花的盛开,就会嗅到泥土的清新,就会触摸到四季的冷暖温度。 养成积累的习惯。观察过的东西,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就如同过眼烟云。学生每天都要观察也要每天写观察笔记,每日一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哪怕只有一句,只要是“真实”的,但不可不记。实现由“强迫”到“乐于书面表达”的习惯养成。 乐于欣赏学生作品。只要老师能每天乐于欣赏学生的笔记,学生就能坚持观察。老师只要有一双慧眼,一颗包容的心,不苛求完美,不拔高要求,面对“残次品”“半成品”,甚至“四不像”,能少指责、少扼杀,多呵护,多鼓励,学生就一定能从稚拙走向娴熟,从残缺走向完美。《丑桔》、《冬青球》、《二月兰》、《小狗豆豆》、《我的脚》、《他是谁》、《弯弯的背》、《包饺子》······就可圈可点。没有命题,没有条条框框的要求,观察了什么就写什么,怎样观察就怎样写。 分享一 校门口的冬青树是球状的,又圆又大,我们九个同学伸开双臂手拉手站成圈,才能将它完全包围住,每个人根本看不见对面是谁,因为这个球太高了。我拨开密不透风的枝叶,往里面看,发现它只是一棵树,而不是我猜想的一堆儿,大概得有二十或三十岁吧。 分享二 今天,周老师让我们到马路两边的小花池旁观察二月兰,我发现他是校园里开得最早的花。柳条上刚抽出嫩黄色的芽苞,龙爪槐连一丝一毫的头发都还没长出来,法桐还是光秃秃的,跟冬天时一模一样,二月兰已经绽开美丽的笑脸在风中翩翩起舞了。 分享三 他矮矮的,瘦瘦的,皮肤黑黑的,眼睛大大的,发型像锅盖,我们都叫他“锅盖头”。你一定知道他是谁了吧?对,他

文档评论(0)

飞花落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