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黄色 可以分为鲜黄、暗黄、萎黄三种。 黄而似有油光为鲜黄,多属阳明湿热; 黄而黯淡为暗黄,多属三阴寒饮; 萎黄:是面色淡黄、枯槁无泽,多为中焦胃气虚弱,营血不足。 * 3.白色:多为虚寒证,血虚证,水饮证。 4.黑色:多属水饮证、寒痛证及瘀血证。 5.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痉风证。 * 《千金翼方》:“仲景曰:鼻头色青者,腹中冷,若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白者无血,色黄者胸上有寒,色赤者为风,色青者为痛,色鲜明者有留饮。” * 三、望形态 1.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于痉病。 2.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为痿证。 3.关节肿大或痛,以致肢体行动困难,是为痹证。 * 4.若卒然昏倒,而呼吸自续,多为厥证。 5.以手护腹,行则前倾,弯腰屈背,多为腹痛。 6.以手护腰,腰背板直,转动艰难,不得俯仰,多为腰腿痛。 7.行走之际,突然停步,以手护心,不敢行动,多为真心痛。 * 8.蹙额捧头,多为头痛。 9.如病人畏缩多衣,必恶寒喜暖,即里寒。 10.病人常欲揭衣被,则知其恶热喜冷,非表热即里热。 * 11.卧时常向外,身轻能自转侧,为阳证、热证、实证。 12.卧时喜向里,身重不能转侧,多为阴证、寒证,虚证。 13.蜷卧成团者,多为阳虚畏寒,或有剧痛。 * 《伤寒论》:“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言迟者,风也。摇头言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宋本脉法) * 四、舌诊 舌诊,是望诊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舌苔与舌质。 * 结合西医的解剖学,舌苔就是丝状乳头,细而长,呈白色丝绒状,遍布舌体表面;点刺就是菌状乳头,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顶端稍膨大而钝圆,肉眼看呈红色点状。 这个有利于如何去进行舌诊。 * 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气血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 张三锡曰:“《金镜录》载三十六舌以辨伤寒之法已备,再三讨论,不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而已。” * 至于,中医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这种分布法则,是相当的机械性,临床上没有多少临床意义。 * (一)正常的舌象 简单来讲,就是淡红舌,薄白苔。 * (二)舌质 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两方面。 * 1.舌色 (1)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 (2)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但是也有阴寒证,这一点要注意的。 * Page ? * 中医的诊法,大家都清楚,经常说“四诊”,就是“望、闻、问、切”。而我们添加一种诊法,就是“腹诊”,合称“五诊”。在学习诊法的过程中,我们对古今诊法内容进行选择性的讲解,使得“五诊”与“经方辨证”相互辉映。 * 或者说,“五诊”内容简洁、明了,契合经方中医的基础理论,更是契合阴阳,同时在临床上,能足够应付“辨证”,从而避免繁杂、混乱,医生也不至于临床上见到病人,手忙脚乱,胡乱的搞。 * 五诊即望、闻、问、切、腹五种诊察疾病的方法,是客观地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的病变也可以反映在局部。 * 从诊察疾病反映在各方面的客观症状、体征,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白一点就是,在“五诊”收集病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客观”。因为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客观”的,所以我们进行病史收集,也是“客观”的,从而辨证也是“客观”的。由此可见,中医的辨证,是不能存在医生的主观性,更不能臆测。 *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五诊”。望、闻、问、切、腹五种诊察疾病的方法,我们将会进行一一的简述。但是,这些内容都是基础,也是需要大家死记硬背的。 首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望诊。 * 望诊简述 现在社会,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都喜欢“脉诊”,认为“切脉”很神奇,或者病人拿“切脉”来考医生,从而望诊被放在一个从属地位,甚至忽略望诊。望诊,被古人列于诊法的第一位,这个不仅说明它的重要地位,同时,还给我们带来另外一个重要信息。 * 那就是说,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从患者进入诊所,医生第一眼与患者接触开始(也就是望诊),并不是问诊、切脉开始的。因为这是我们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的重要信息。 * 在司马迁的《史记》里面,记载的《扁鹊见齐桓公》,就是最经典的望诊案例,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