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中国本土城市规划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docx

课堂笔记中国本土城市规划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本土城市规划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主讲人:王树声 2013.12.06 星期五一、开篇:1、规划是文化的一部分,而当代城市规划者缺乏中华文化传承的能力与意识,对此,当代学者、规划者更应有一种历史责任。2、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师---苏东坡,以苏东坡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对中国城市规划有很深远的影响。3、把本土规划经验传承下去,即是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一个文化大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当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之一。4、主讲思路:困境---再挖掘---现代启示。二、本土城市规划经验传承的困境:1、城市规划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轻视历史成为必然。人口膨胀、资源消耗、生态恶化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城市规划与科学技术支撑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两者之间的融合。此外,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经济导向的倾向十分明显,导致城市规划的功利化。城市不仅担负养育人的功能,还有教化人、培养性情和传承文化的责任。因此,城市规划不应也不能忽视人文问题。对东方优秀城市设计传统的弘扬,不仅是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维护,更重要的是在新的规划设计中发扬东方城市设计的蕴藏。---吴良镛2、本土规划经验的研究不能满足现代城市规划的需要。三、本土城市规划经验的再挖掘:中国本土城市规划经验的挖掘的重点最重要的还是在地方城市。它们担负着服务老百姓,承担地方文化的责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逐渐体悟到冯友兰先生“为了了解中国哲学的精神,我们需要首先看一下,中国大多数哲学家力求解决的是些什么问题”这句话的深刻意义。我们逐渐感受到中国历史上的规划家在力求解决什么问题,这正是他们心力所在。人文导向城市规划营造的特点是十分突出的。四、本土规划经验的现代启示: 古今之世殊,古今之人心之不殊。居今之世以今人之心,上通古人之心,则心心相印,古人之心无不灼然可见。---王夫之1、结合大尺度自然环境的规划手法;中国结合自然的本土城市内涵是丰富的,仅以城市与大尺度自然环境的关系为例。由于规划往往关注于城市的建设用地范围,规划师习惯于从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问题去思考城市的布局,很少考虑规划范围以外的大尺度自然环境。中国传统城市规划者,在庙堂上完成了礼仪道德的人生洗礼后,需要“登山临水”,浸润他们的心灵,中国文人规划的城市绝不可能忽略了山水,在规划立意之初,山水意识早已是“胸中自有丘壑”了。清代孔尚任曾专门针对当时城市规划缺乏大尺度自然环境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非山远人,而人在远山也。”也就是“山不远人”的道理。在结合大尺度自然环境设计的手法是多样的,其中“天阙”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手法。利用自然之特,外加人工之要,达到局内之功,全赖局外之力。秦咸阳---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东晋建康---牛首天阙;隋洛阳---南直伊阙之口。通过“天阙”城市轴线这一模式,使得城市与周围自然环境建立了一种内在的秩序感。2、人文环境的营造;“知县者,知一县之事也,一县之事孰有大于养与教乎”?历史上的本土规划特别重视城市对一个人性情和精神风骨的涵养,由此培养一种“人立于天地间”的境界。中国人坚信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深化人的精神,有登山临水的传统,“一丘一壑,皆足以触发人之性灵”。“从来形胜之地,必有巍峨雄伟之观,以收揽风物,而吐纳其江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登山临水的环境,登临其上,振衣抒怀,成为一个城市人文萌发之地。“登临此阁,凭高望远,而湖山数千里地,宛在目睫间,能不悠然而动遐思?是阁之登足以抒诸君之精神而兴其忧国忧民之美意”。(江西)“则斯亭又非为游息登啸之所,而穷览山川,旷怀今古,尤足以扩胸襟而涤邪秽也”(河南)。“一邑之有建设也,犹人身之有知觉运动也,人身无知觉运动则死,一邑无建设则庶事废弛,民物之生存几乎息也。故建设,形式也,形式必有精神贯注其中,而后效用乃出。若徒取形式而已,则亦犹人失其为人之理,具此五官四肢,徒解知觉运动,究何贵哉?吾志建设,吾愿言建设者,进求之于精神之地,毋徒拘于形式之间也”。---清末进士陈善同曾专门论及城市建设3、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现代城市缺乏历史精神和人文价值观,以工程技术的思维对待遗产,未能“深人寐想”,作为精神上的启迪。也有仅作技术和形式上的创新,忽略了遗产保护的人文要义。如果没有一种人文精神和一种历史精神注入其中,即是强调遗产保护,也会因为缺乏文化根基而失去魂魄,成为一个有遗产而无人文精神的城市。4、经济繁盛地区的规划。历史上,经济繁盛时期,人口聚集,市镇繁荣,但没有因为经济的发展而破坏城市的人文环境,而是在坚守城市人文空间秩序的前提下,寻求文化环境与商业空间的有机融合,使得城市在不断发展。经济的繁盛,文化的繁荣,风景的优美三者融合为一体。五、中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1、城市规划对中华城市文化传承的淡漠。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根基就是“拥抱新思想,不丢老传统”。---国学大师钱穆先生。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