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江苏省2012高三语文一轮--第二编-专题十三-第二节课件.pptVIP

《金版新学案》江苏省2012高三语文一轮--第二编-专题十三-第二节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版新学案》江苏省2012高三语文一轮--第二编-专题十三-第二节课件

结构助词 附在数词后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个、样 主语后,表判断、提顿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不译 附在主语后,表原因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的原因 结构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不译 语气助词 用于句末,表疑问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不译 解析: D.助词,定语后面的标志/代词,用于否定词后,表示“……的话”;A.均为助词,……的(人、东西、事情);B.均为助词,前者表提顿,后者置于数词后面,无义;C.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答案: D 解析: A.名词后,“……的人”;B项和例句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C.表提顿;D.时间词后,不译。 答案: B 介词 表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张衡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人成事。(《毛遂自荐》 ) 因利乘便。(《过秦论》)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因为、由于、趁机、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依靠 连词 表顺承或结果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因退而再拜。(《柳毅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便 名词 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原因、机会 动词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依靠、就着、 顺着、继承 解析: D.介词,趁此、趁机。A.介词,依据;介词,因。B.介词,表凭借,依据;名词,机会。C.动词,继承;连词,于是。 答案: D 解析: A.由,经由。由门客引导着到相如府上赔罪;B.因为;C.因此,所以;D.介词,根据,与例句同。 答案: D 介词 表时间、 处所、 范围、 对象、 方面、原因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 介词 表比较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比、胜过 表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不拘于时。(《师说》) 被 复音虚词 于是 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于是 谓语之前、后作状语或补语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在这、从这 解析: D.介词,表被动;介词,在。A.均为介词,跟、同。B.均为介词,表比较,比。C.均为介词,对于。 答案: D A.②③/⑤⑦/①⑧/④/⑥   B.①③/⑤⑦/②⑥/④/⑧ C.①③/⑤⑦/②⑧/④/⑥ D.①④/⑤⑦/②⑥/③/⑧ 解析: ①③介词,在;⑤⑦对,介词;②⑧到,介词,作后补短语;④介词,向,介宾短语倒装;⑥给,介词,介宾短语是后补短语,没有倒装。 答案: C 文言虚词的推断技巧: 1.辨明词性,判定用法。 看该虚词的词性,词性不同,用法肯定不同。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如“于”一般为介词,而“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诗经》)中的“于”为助词,无实义;“乎”一般为助词,但在“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中为介词,当“于(在)”讲。 除此以外,“以”可作介词、副词、连词、助词,“其”可作代词、连词、副词、助词。明确了句中虚词的词性,有利于考生准确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同时,应特别注意有些文言虚词虽然意义相同,但词性却不相同,因此其用法也不同。 2.明其位置,细加区别。 可根据虚词的不同位置,判断该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往往处于不同位置上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也不相同。 常见虚词中的有些词语在某些语句中可能不再是虚词,而是实词,考生须要根据其具体语境加以区别。如“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记》)中的“之”为动词,意思是“往”。再如“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中的“与”是动词,意思是“亲附、亲近”。 多数情况下,实词与虚词的意义相去甚远,根据词语的意义就可以区分。分清实词与虚词,同样能帮助考生更方便、更快捷地解答试题。如“为”,常有动词“做、干”之类的意义,可如果在“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中“为”是动词,有“写下”的意思。这类词虽然不多,却是高考的“常客”,属于实词虚词同时考查的形式,考生在复习备考时须要特别注意。 3.认定其一,代入定夺。 可以先将试题中引自课本的文言虚词的含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