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现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又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根本问题,所以它构成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1、社会存在 就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包括政治、法律、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式和各种社会心理。 (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地理环境对社会意识的影响 例1:世界三大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时间、地点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均起源于古代重要的国际商道附近。 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恒河流域。当时的印度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西方人眼中,它是一个富庶的文明社会。 基督教最早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该地区地处中东的心脏地带,扼守三条国际交通线之咽喉,犹如连接东、西方的一座桥梁,自古就有国际交通枢纽之称,历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 伊斯兰教兴起于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当时,这是一块荒凉的不毛之地,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游牧经济在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不同的地理环境又是形成不同的宗教信仰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自然条件特别险恶艰苦,宗教的神秘性和信徒信教的狂热性就会表现得格外明显。而自然条件优越的环境下形成的宗教,可能会是一种和他们的经济、文化状况相适应的重内省的多维哲理思想。 佛教创立于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富庶的恒河流域,人们对本土之外的外部世界并无多大奢望。反映到宗教上即是重内省、宁静勿动,渴求能远离尘世、超凡脱俗,摆脱世俗杂念,专心修行,以获佛果; 基督教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一种风雨飘摇、时局动荡的环境中成长、发展,所以,它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格外强,其宗教信仰的最大特点是能在动态的社会环境中抓住普通大众的心理; 伊斯兰教产生于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阿拉伯沙漠地带,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对舒适生活的向往,构成其宗教信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它的教义从表面上看虽然浅显易懂,但却对穆斯林具有极强的感召力。 例2:地理环境对中日文化的影响 在地理上,中国东临大海,西北是戈壁和沙漠,西南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青藏高原以及云贵高原。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碍,给农业民族无法突破的限制。这种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方便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形成了一种与外部世界半开放半隔绝的状态,使中国文化大体上是在本土上独立成长,虽偶尔有外部文化传入,但都无法改变中国文化的相对封闭性和独立性。 中国地处温带大陆,温带气候适中,就使中国民族形成温和的性格,在天人之际和人伦的关系上采取持中的中庸态度。对人谦让,对上尊敬,不喜欢与人发生分歧和争吵。 日本的“岛国文化” (2)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在阶级社会里其某些形式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中西文化比较 严复: “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 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 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 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 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 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虞。 其接物也,中国美谦虚,而西人务发舒; 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 1918年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文中指出:“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 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也; 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 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 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 一为苟安的,一为突进的; 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 一为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