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第十章儿童道德的发展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和阶段表现 科尔伯格是研究道德判断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两个重要观点: 一,道德判断的发展是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最重要构成。 二,道德发展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和阶段。道德认知具有“三水平六阶段。 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 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海因兹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兹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 问题 海因兹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海因兹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 是很重要?为什么? 海因兹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为什么? 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因兹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 (一)前习俗水平(0-9岁) 儿童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儿童是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的。这一水平包括着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取向 这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还是坏以及严重程度。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处罚。没有真正的准则概念。 (一)前习俗水平(0-9岁) 第二阶段: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工具性取向 这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要而遵从准则,他们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得益,那么为别人效劳就是对的。人际关系被看作是交易场中的低级相互对等的关系。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东西。他们能部分地根据行为者的意向来判断过错行为的严重程度。 (二)习俗水平(9-15岁) 这一水平的儿童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准则,有维持这种秩序的内在欲望;规则已被内化,自己感到是正确的。因此,行为价值是根据遵守那些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所达到的程度。 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 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惯常的角色行为,避免非议以赢得赞赏,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儿童心目中的道德行为就是取决于人的,有助于人的或为别人所赞赏的行为。他们希望被人看作是好人。这时儿童已能根据行为的动机和感情来评价行为。 (二)习俗水平(9-15岁) 第四阶段: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 这个阶段的儿童注意的中心是维护社会秩序,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要看他是否符合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 (三)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这一水平又称“原则水平”,它的特点是道德行为由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准则支配,道德标准已被内化为他们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了。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 这一阶段的道德推理具有灵活性。他们认为法律是为了使人们能和睦相处,如果法律不符合人们的需要,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加以改变,认为反映大多数人意愿或最大社会福利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 (三)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取向 他们认为应运用适合各种情况的道德准则和普遍的公正原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根据。背离了一个人自选的道德标准或原则就会产生内疚或自我谴责感。 (二) 道德行为(亲社会行为) 为什么会“言行不一”? 影响道德行为发生的因素: 花絮:震惊全美国的吉诺维斯被害 1964年,纽约大街上38个安分守己的公民在半个多小时里亲眼目睹歹徒三次用匕首杀害一名妇女。其中,旁观者的惊叫和他们卧室里耀眼的灯光两次阻止了歹徒行凶,并被吓跑。然而,每一次歹徒由跑回来去刺伤受害者。在攻击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打电话给警察,只有一个目击者在妇女死后给警察打了电话。 震惊:这些有责任感的公民竟然如此冷漠和铁石心肠?! 情景因素:“旁观者效应”→“责任分散”! 道德知与行的中介——道德认同 1.道德自我认同 道德自我认同是美国心理学家布莱西(Blasi,A) 提出的,指使个人的道德行为和个人观念前后一致的一种心理需要。 道德自我认同 我是一个“好/坏孩子” ……这种认同影响深远! “我们可能几秒钟之内就给孩子贴上了标签,可是这个标签有可能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才能来揭下来。” 这里蕴含了一个心理学原理:“如果获得孩子的认同/同一感,那么……” 2.道德社会认同 道德的社会认同感是个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因形成共同的道德认识而发生的内心情感体验。 道德社会认同 是个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因形成共同的道德认识而发生的内心情感体验。 eg.小学生对小群体的认同 eg. 中学生对社会意识形态的认同 知行不一的道德难题 道德内化的重要机制:道德认同 1)“知道”≠“真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ppt
- 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物理试题.docx VIP
- RS Components 电工电料 控制继电器 3RF2950-0GA13 使用说明.pdf VIP
- 深圳市商品房买卖合同(二手房)示范文本(2023).doc
- 布朗歌飞a4电箱使用手册.pdf
-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doc
- 2024年度安全意识提升培训课件完整版.ppt
- 物业管理服务节能降耗方案及措施.docx VIP
- 《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pdf VIP
- 大学体育与体质健康(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