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俄国革命的两次转型-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PDF

1917年俄国革命的两次转型-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17年俄国革命的两次转型-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PDF

史海钩沉 ·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 1917年俄国革命的两次转型 □余伟民 内容摘要 1917年俄国革命既是政权更替的政治革命,也是承载现代化使命的社会革命。列宁 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十月革命改变了二月革命后俄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在“世界革命”背景下 将落后的俄国引上社会主义道路。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预期的社会主义革命目标未能实 现。列宁晚年重新界定了俄国革命的历史阶段和苏维埃政权的发展目标,以十月革命为起点的 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定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选择与俄国的现代化目标相结合,形成 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20 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十月革命的开创性功能是为东 方落后国家的“非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质是非西方模式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个范例。 关 键 词 俄国革命 社会主义现代化 苏联模式 作 者 余伟民,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241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苏联解体过程的俄国档案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 (14ZDB062 ) 1917年3 月—11月(俄历2 月—10月)发生的俄 虽属外源性,但起步并不算晚,18世纪初的彼得一世 国革命是一场复合型的革命:在政治层面表现为国 改革已经拉开了“西方化”即现代化的序幕。然而, 家政权的两次易手,也因此被看作两次革命(二月革 俄国的现代化进程始终步履蹒跚,存在着难以克服 命和十月革命);而在社会层面则表现为俄国现代化 的结构性矛盾,直至19世纪末仍未完成社会结构的 道路的根本性转折。由于政治革命的主导,原本连 总体转型,以致成为一个畸形发展的、传统因素仍占 续的社会转型曾一度出现脱离历史条件的“跨越式” 主导地位的半现代国家。诚如列宁所说,“这个国家 发展,但最终又在历史条件制约下回归俄国的现代 的必威体育精装版资本帝国主义,可以说被资本主义前的关系 [1] 化目标,然而实现目标的途径已经改变,这就是十月 的层层密网缠绕着”。 革命后开创的对20 世纪产生重大影响的苏联模式社 导致俄国现代化进程失衡的基本因素是俄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会内在的二元结构特性,地跨欧亚两洲的俄罗斯帝 国,是一个兼具东西方文明特征的二元化社会。这 一 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条件既使得俄国能较早地获得西 欧现代化潮流的影响,同时又造成了难以从根本上 1917年革命发生在20 世纪初的俄国,就其客观 突破传统社会束缚的困难。这种二元结构的矛盾集 内容而言,原本属于从1905年开始的、以推翻沙皇专 中表现在国家统治集团的两重性上:一方面,俄国是 制制度为使命的民主革命的范畴,是为俄国的资本 被具有改革倾向的统治者“拖向西方”的;另一方面, 主义现代化清除障碍、开辟道路的。俄国的现代化 统治集团学习西方的目的仍在于巩固传统型的政治 112 2017 ·7 扫一扫 史海钩沉 制度。这样,俄国虽然引入了一些西方现代社会的 变”标志着宪政改革的中途夭折,选出的“国家杜 体制因素(主要在技术和经济领域),但政治制度并 马”形同虚设;土地改革虽然取得一定进展,斯托雷 没有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