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学]离子注入
1 第四章 离子注入工艺 §1 离子注入工艺设备及原理一.离子注入工艺设备结构 (一).射程的概念 (二).核碰撞和电子碰撞 (三)入射离子的分布 * 注入离子的分布计算 1.平均投影射程Rp,标准偏差?R通过查表 根据靶材(Si, SiO2, Ge),杂质离子(B,P,As, N), 能量(keV) 2.单位面积注入电荷:Qss =I t /A, I:注入束流,t: 时间,A:扫描面积(园片尺寸) 3.单位面积注入离子数(剂量): Ns = Qss/q =(I t) /(q A) 4.最大离子浓度:NMAX= *注入离子分布 N(x)=Nmax N(x):距表面x处的浓度, ?Rp:查表所得的标准偏差 Nmax:峰值浓度(x=Rp处) Rp:平均投影射程 *离子注入结深计算 横向系数: B Sb,约0.5但比热扩散小(0.75~0.85) (四).沟道注入 入射离子的阻挡作用与晶体取向有关, 可能沿某些方向由原子列包围成直通道 --沟道,离子进入沟道时,沿沟道前进阻力小,射程要大得多。 解决办法,偏离此方向,以大于临界角注入。 五、复合(双层)靶注入 离子在两层靶中均为高斯分布 M1:Rp1, Rp1, d Rp1 M2: Rp2, Rp2 §2、注入损伤与退火一.损伤的形成 靶原子变形与移位,形成空位、间穴原子, 注入离子并不正好处于格点上, 解决:退火、激活 二.移位原子数的估算 三.非晶层的形成 四、损伤区的分布 五.退火 退火:将注入离子的硅片在一定温度和真空或氮、氩等高纯气体的保护下,经过适当时间的热处理, 部分或全部消除硅片中的损伤,少数载流子的寿命及迁移率也会不同程度的得到恢复, 电激活掺入的杂质 分为普通热退火、硼的退火特性、磷的退火特性、扩散效应、快速退火 1.普通热退火:退火时间通常为15--30min,使用通常的扩散炉,在真空或氮、氩等气体的保护下对衬底作退火处理。缺点:清除缺陷不完全,注入杂质激活不高,退火温度高、时间长,导致杂质再分布。 2.硼的退火特性 3.磷的退火特性 热退火问题 简单、价廉 激活率不高 产生二次缺陷,杆状位错。位错环、层错、位错网加剧 4.扩散效应 5.快速退火 §3、离子注入优缺点 一.离子注入的优缺点 优点:1)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将各种杂质掺入到不同的半导体中;2)能精确控制掺入基片内杂质的浓度分布和注入深度;3)可以实现大面积均匀掺杂,而且重复性好;4)掺入杂质纯度高;5)获得主浓度扩散层不受故浓度限制 6)由于注入粒子的直射性,杂质的横向扩散小; 7)可以置备理想的杂质分布; 8)可以通过半导体表面上一定厚度的四SiO2膜进行注入而实行掺杂; 9)工艺条件容易控制。 缺点:1)高能离子注入改变晶格结构; 2)设备贵。 二.对VT的控制 三.自对准金属栅的结构 四. 离子注入的应用 * * P阱-CMOS流程中的离子注入 1. P阱注入 2.场注入(P阱内)Vtn0 3.P管开启注入(P阱外) Vtp 4.P+区注入 5.N+区注入 离子注入机原理图 M1中未走完的路程 轻离子,电子碰撞为主,位移少,晶格损伤少 轻离子,原子碰撞为主, 位移多,晶格损伤大 1 区单调上升:点缺陷、 陷井缺陷消除、自由载流子增加 2 区出现反退火特性:代位硼减少,淀积在位错上 3 区单调上升 剂量越大,所需退火温度越高。 杂质浓度达1015以上时出现无定形硅退火温度达到600℃~800℃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