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药卫生]耳毒性损伤机制
耳科学的基础与临床进展
氨基苷类抗生素耳毒性
氨基苷类抗生素已有60多年的临床应用历史,挽救了成千上万结核病人的生命,也是治疗严
重感染的常用药物。自该家族的第一个成员链霉素问世以来,先后开发出数十种天然或半合成的
氨基苷类抗生素供临床使用。但是,从氨基苷类抗生素开始应用于临床,就发现其具有明显的耳
毒性和肾毒性。氨基苷类药物中毒性聋成为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曾经是儿童患者最主要的
致聋原因。由于其明显的耳毒性副作用,1999年卫生部颁发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禁止对儿童和老年人使用氨基苷类抗生素,减少了这些高危人群中毒性聋的发病率。但是,氨基
苷类抗生素性质稳定,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价格低廉,目前仍是抗结核治疗的第一线药物,在
临床上治疗严重感染时也常作用联合用药的主要抗菌药物之一。肺囊性纤维性变及腹膜透析的患
者仍需要经常使用氨基苷类抗生素。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回升及结核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世
界卫生组织推荐氨基苷类抗生素为抗结核病联合用药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氨基苷类抗生素可
抑制早熟停止密码子(premature stop codons),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Duchenne肌肉营养不良
(Politano et al,2003;Bidou et al,2004)。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临床上仍有使用该
类药物的需求,另一方面其毒性作用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研究氨基苷类耳毒性的发病机制,
开发有效的防治手段,一直是医学界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第1 节 临床特点和听力监测
天然的氨基苷类抗生素由不同种类的土壤放线菌产生,所有天然或半合成的氨基苷类抗生素
都具有一个相似的三环形的氨基环多醇结构。由于它含有氨基和羟基,因此具有高度水溶性,同
时其氨基带有的正极阻碍了其膜通透性,因此口服时仅有1%的药物剂量能够被吸收到血液中。氨
基苷类抗生素的常规用药途径为静脉和肌内注射,也用于口服时肠道清洁、支气管肺泡灌注、腹
膜灌洗及局部用药。
氨基苷类抗生素耳中毒的产生与药物本身的特性、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及患者个体因素如年
龄、全身情况、个体特异性等有密切关系。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对耳蜗有较强的亲
和力,易于导致耳聋,而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对前庭的毒性较大,一般首先出现前庭中
耳科学的基础与临床进展
毒症状。一般说来,药物的毒性作用与剂量和疗程成正比。但部分特殊遗传缺陷的人群对氨基苷
类抗生素具有高度敏感性,这部分人群使用氨基苷类抗生素时存在耳聋的高风险。
无论口服还是注射途径给药,或者局部用药,都有产生耳毒性的报道。经椎管、腹腔、静脉
内注射给药,耳中毒的发生率比口服药物要高。鼓室内直接注入耳毒药物,可经蜗窗膜或血管、
神经间隙直接进入内耳,很快产生毒性反应。氨基苷类抗生素与其他耳毒性药物联合应用时,可
对耳蜗产生协同性损害。
一、临床特点
氨基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包括耳蜗和前庭毒性,耳蜗毒性的临床症状为听力损失、耳鸣以及
在噪声环境中交流困难等,前庭毒性表现为眩晕及平衡障碍,还可出现食欲减退、面部及手足麻
木等症状。
1.听力损失 氨基苷类抗生素所致听力丧失为感音神经性聋,通常为双侧对称性,首先累及
高频听力,随后发展到低频。听力损失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多为永久性聋,儿童比成人更敏感。
听力学检查具有耳蜗性聋的特点,有重振现象。首先为高频听力受损,逐渐发展至低频范围。这
与药物中毒时首先损害耳蜗外毛细胞,且自蜗顶向蜗顶逐步发展的病理特点是一致的。
听力损失程度除与年龄(特别年幼和年老者)和/或以前是否存在耳聋有关外,还与药物剂量、
最大血清浓度以及药物的其他毒性作用(如肾毒性)有密切关系,但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听阈
损失和受累频率的变异提示个体敏感性(耳毒性听力损失)与多种生化、生理和遗传因素有关。
家族发病的趋势已有许多报道。携带线粒体12S rRNA 基因组A1555G突变的病人具有氨基苷类耳
中毒的高度敏感性,单次用药即可出现耳毒性。这一突变造成线粒体核酸中腺嘌呤的替代,通过
母系遗传方式传递,在亚裔人群中可能高达1/3受累(Fischel-Ghodsian,2005)。这一突变的表
达在亚裔和高加索人种之间有所不同。亚裔人群出现迅速、严重的听力损失,而高加索人种表现
为逐渐发生的、程度较轻的听力损失。这些表型上的差异可能由于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