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
第一单元 ? ? 测 ?量
第 ?一 ?课 ?时 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分米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一、 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书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学 书 的 长 学 书 的 宽 学 书 的 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板出:毫米的认识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1分米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练习一的第三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5分米=( ? )厘米=( ? )毫米 ? ?30毫米=( ? ?40毫米=( ?)厘米=( ? )分米 ? ? 2米=( ? 4、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第 二 ?课 ?时 米 的 认 识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培养学生操作能力1千米的长度概念1千米有多远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设计思想: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千米”这一观念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了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具体用到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如课题引入时,让学生估计老师到上海经过的路程,引出千米这个概念,同时感受千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如综合练习“我当西博小导游”,让学生置身生活情境中,既充分应用米、千米互化的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千米存在的必要性。
2.选择验证: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如学生放学经过的路线的不同,导致学生印象中从学校到某处大约是1千米的观念大不相同,教学设计时,教师根据学生常走的三条路线进行了步测,在学生回答后,课件中有选择地验证,强化“千米”的观念。
3.合作解疑:在建立和强化1千米的观念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进行交流,互相纠错,实现互学共进;在综合练习“我当西博小导游”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合作解答,或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