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经典诠释学的方法
「中國經典詮釋學的方法論問題」學術座談會記錄
時 間:八十九年三月十七日下午二時至五時
地 點:臺灣大學農化新館第四會議室
引言人:陳啟雲教授(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袁保新教授(淡江大學中文系)
張旺山教授(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
主持人:劉述先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討論提綱:
一、中國經典詮釋者如何克服詮釋者與經典之間「語言性」的斷裂?
二、中國經典詮釋者如何克服詮釋者與經典之間「脈絡性」的斷裂?
三、詮釋者克服「語言性」與「脈絡性」之斷裂的方法有何理論涵義?
劉述先教授:
今天的座談會,我們邀請陳啟雲、袁保新與張旺山三位教
授作為引言人。請每位引言人依次發言二十分鐘,接著再開放
討論。首先,我們請陳啟雲教授發表意見。
陳啟雲教授:
「中國經典詮釋傳統」帶有兩層涵義:一是古代中國文化
裡的「經典」和「經典詮釋」,二是現代學術對過去經典與經典
詮釋的「理解和詮釋」;前者關注於歷史事實,後者牽涉的是理
456 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 :通論篇
論方法,其間並融合了西方文化(尤其是哲學、科學、歷史學、
詮釋學等)的理論方法。
在二十世紀以前,中國所謂「經典」指陳的多是儒學的「經
書」。各種「傳」、「注」、「疏」、「經說」、「經解」的撰著,都以
祖述經義為旨歸,而非以彰顯作者之思想為目的。傳統「經書
的詮釋」大略可分為三類:「文獻注疏」、「義理解述」與「歷史
考證」,這幾種詮釋類型不獨適用於儒家經典,古代學者在面對
諸子、佛典與文學等廣義的經典作品時,往往也採取類似的理
解方式。
1907 年,皮錫瑞刊出了《經學通論》和《經學歷史》二書,
正式將「經書」及學術歷史分別對待。其門人周予同在《經學
歷史》註釋本的序言中,特別申述經學之歷史研究對現代學術
的重要性,認為在傳統「尊孔、誦經」和當時「打倒孔子、廢
棄經學」兩種意識型態的極端對立下,「歷史派的研究方法,是
比較客觀、比較的公平」,這和近一百多年來,西方「人文歷史
主義」者的觀點相當契合。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裡,以歷
史敘述的方式將過去中國思想文化的演變,分為上古的「子學」
時代和中古的「經學」時代(在當時他認為「中國…尚無近古
哲學」);前者是個別申述的「文化思想」,後者為因應信仰傳統
的「思想文化」。此乃從歷史觀點將諸子置於思想文化傳統(包
括經學傳統)的源頭,並在哲學的立場上,將諸子著作提升至
與儒家經書對等的「經典」地位;這是現代中國人對「經典」
觀念的重大改變。或許是受到馮友蘭的影響,日本京都派學者
平岡武夫於 1946 年與 1951 年先後完成了《經書的成立》和《經
書的傳統》二書,以日本學術傳統的眼光,從殷商甲骨文、西
「中國經典詮釋學的方法論問題」學術座談會記錄 457
周青銅銘文等「古學」傳統,肯定儒學「經書」在淵源上早於「諸
子」、擁有較「諸子思想」更豐富(或更龐雜)的歷史文化內涵。
他在《經書的成立》書名上加上「支那精神史序說」之副題,認
為經典的傳承發展本身即秉有其豐富的「精神史」意義。加賀榮
治隨後完成八百多頁的《中國經典解釋史(魏晉篇)》,在認定中
國經典乃是「精神生活之範型」的意義上,對魏晉時代的經學詮
釋作出詳盡的研究。這代表了隨著文化傳統與歷史情境的不同,
關於中國經典之「歷史理解」也會有所差異。
從現代的立場看來,不但傳統經典已然進入歷史,連傳統
的「經典詮釋」也成為歷史的一部分,本質上都可以(或應該)
成為史學研究的命題。因此,「經書-經學-經學傳統」於文化
長流裡所發展的複雜內容及多樣變化,的確「需要」、「應該」
與「可以」進行歷史敘述性的整理、理解和闡釋。但是這種「需
要」、「應該」與「可以」本身卻形成另一個問題。問題的基點
是:「義理」或 「理解(Understanding)」是否也會成為 「過去」、
進入「歷史」,而被視為「歷史」來研究?「認知-理解-詮釋」
與「生命-生活」作為一種活動,必定有所終結而成為過去,
亦即所謂「進入歷史」、「成為歷史」。這是宋、明儒與當代「新
儒家」對「歷史主義」(Historicism)主要的問難,也是現代法
國和德國在認知理論上的重大爭議。
高達美在《真理與方法》「導言」第一段裡,對「方法」或
「方法論」作了不下五次的否定表述,反對自笛卡兒以來從「方
法論」基準上所界定的「知識論」,而要從「本體論」(Ontology)
的基準來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