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诗学与中国文化讲义纲要.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诗学与中国文化讲义纲要

《中国诗学与中国文化》讲义纲要 (郭持华编制) 第一讲 概论 一: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1.诗是中国古代文艺的最主要类型 2.诗与人的身份、学识、涵养 建功立业扫荡天下大济苍生以展宏志;诗词曲赋琴棋书画风花雪月以娱人生。 3.诗与小说 《红楼梦》、《三国演义》~~ 4.诗与禅宗、与卦命 神秀:深山藏古寺体现中国天人合一宇宙观 中国寺庙建筑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所蕴涵的空间意识模糊变幻,这与中国天人合一、阴阳转化的宇宙观有深层联系。所以,中国寺庙建筑群才会有那么多的室外空间,它并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纳入其中,深山藏古寺,讲究内敛含蓄。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于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正是天人合一的体现,这就是中国的寺庙常选址于名山幽林之故。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空间与时间的无限,即为宇宙。宇字本意为房檐,无限之宇,当然则以天地为庐。这个宇宙观,把天地拉近人心,人与自然融合相亲。以天地为庐的观念古已有之,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易乾卦文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记乐论篇》)、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人乃一大调和,那么艺术———乐,就应该体现这一调和。《左传襄公十四年》《怀麓堂诗话》早在东汉后期,士大夫中就出现了一些世家大族,他们累世公卿,专攻一经, 门生、故吏遍天下,在察举、征辟中得到优先,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据了特殊地位的阶层。士族的势力在曹操掌权时一度受到抑制,到了魏和西晋重新兴起。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因为中正官把持在士族手中而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局面。士族子弟经过中正品第入仕,形成世代相传的贵胄;而寒门庶族几乎失去了入仕的机会。进入东晋,士族门阀的势力更加强盛,特别是一些高级士族控制了中央政权,形成“王与马,共天下”(《晋书·王敦传》)的局面。这种门阀政治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在东晋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到了南朝,士族势力衰微,遂又回到皇权政治。什么是理?朱熹解释说:显然他所说的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什么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因此理也就是天、上帝。所以朱熹又说:这样一来,他又把理同天命联系起来了。朱熹还把所谓永恒的理引申到封建道德范畴中来,借以大肆宣扬封建的“三纲五常”思想。所谓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朱熹把这些封建伦常说成是天理,是先天就有的。他说,朱熹还进而把天理同人性、人欲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具有封建的伦常是人的本性,因此人应该是善良的。有的人所以有不善的表现,是由于被人的欲望所蒙蔽。因此人们必须放弃私欲,服从天理。朱熹于是提出的号召,要求人们都必须遵守封建伦理纲常,听命于封建统治。朱熹运用这些理学思想去阐释儒家经典,著作除《四书章句集注》外,还有《周易本义》、《诗集传》等,被后世封建统治者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始于北宋的邵雍、程颢,至南宋陆九渊发展为心学而总其成。陆九渊把思孟学派的主观唯心主义同佛教禅宗的某些思想结合起来,提出心即理之说。他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主张心和理是永久不变的,以此证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恒不变的。他还认为,人们要了解、认识客观事物,只要悟得本心就可以了,甚至连书都不必多读。于是提出“六经皆我注脚”的说法。为了维护封建的伦理道德,陆九渊号召人们存心而去欲,反对人民为改善受压迫的处境去同封建统治者进行斗争。理学在元明清时期是官方的意识形态。宋代的士大夫在政治上和学术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周敦颐率先提出了(《周子通书·文辞》)的新命题,更加强调“道”的第一性,而“文”仅仅被视为一种负载工具。“文以载道”说其实是一种价值观,它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诗文中议论成分的加强。表达政见也好,弘扬学术也好,最直接的手段当然是议论。而“文以载道”的价值观,也必然导致把议论视为写作的目的。《沧浪诗话》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缪钺《诗词散论·论宋诗》比如李白的《洞庭湖》(之一):”此诗只是写洞庭西望之所见,信手拈来,毫不着力,读来的确是蕴藉空灵,情在景中,这是以韵胜。再看黄庭坚的《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