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短诗篱笆那边.doc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短诗篱笆那边.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短诗篱笆那边

解 读《篱 笆 那 边》 ----与《教师教学用书》商榷 刘婷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短诗《篱笆那边》,被选入新编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这首诗篇幅短小,平白如话,记叙了“我”想爬过“篱笆”去摘草莓却又担心上帝责怪的矛盾心理,以及对“上帝”“如果他也是孩子/他也会爬过去”的猜测。在平实语言后面,诗人究竟想告诉人们什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作了如下分析:“面对篱笆和红草莓,诗人触发了无限的诗意,仿佛穿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历程,回到了她的童年的幸福时光,充满了创造的发现和美感。”概言之,教学用书将该诗的主旨定位为对童年幸福时光的回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读值得商榷。   首先,这首诗所选择的童年生活并非是“幸福的时光”,一个完全有能力爬过篱笆去摘取“真甜”的草莓的孩子,却因为怕弄脏围裙遭上帝责骂而忍痛割爱,这是一种遗憾,一种无奈,一种沮丧,这样的童年生活能算是“幸福的时光”吗?另外,教学用书本身也认为作者狄金森“努力挖掘人们内心深处的隐秘,她的诗是内心感受的外化”,“抒发了她对人生、爱情、艺术、死亡等方面的见解,寄托了她个人的情感。《篱笆那边》就是代表作之一。”这段介绍对狄金森的诗歌作了较高的评价,将狄诗创作的主旨概括为深刻而独到的人生见解、艺术见解。《篱笆那边》既是其代表作,其主旨绝不可能只是回忆童年幸福的时光,而是别有怀抱。笔者在深入研读该诗的基础上,对其主旨作了如下的探讨。   对草莓的正确理解是解读诗中内涵的前提。   诗人之所以选中草莓作为诗歌主体意象,是因为草莓本身色泽鲜艳,圆润玲珑,在外形上给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诗人选择草莓作为孩子寻觅、追求的意象正是缘于草莓的美好可爱。“我”发自内心地赞叹道:“草莓,真甜!”这极具诱惑力的草莓,在诗中已不仅仅是一种水果了,它已被诗人抽象为孩子追求的世间美好事物的象征。“我”内心深处渴望着“真甜”的草莓,而“我”又是有能力爬过篱笆的――“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然而,诗的第二小节笔锋一转:“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我”竟然不愿意爬过!从这一矛盾的分析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我”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还不能完全抛开顾虑,其根源在于“脏了围裙”而招致 “上帝”的责骂。诗中的“脏了围裙”不是写实,而是指一种不合常规的行为、离经叛道的思想,“上帝”所不能容忍的正是这一点;诗中的“上帝”这一特定形象则是权威的代表,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是别人思想行为的禁锢者,是以自身刻板僵化的理念来扼杀世间美好事物的冷面统治者。“我”的矛盾是“我”受着种种清规戒律的束缚的结果,现实生活中不正是如此吗?追求个性的自由却不得不受着传统道德的束缚,追求事业的创新却不得不受着传统观念的禁锢。狄金森用平实的语言、寓言式的故事表达的却是深刻的人生见解。   狄金森的深刻还不仅于此。   作为正统思想的化身、专司禁锢别人思想的“上帝”居然“也会爬过去”!其前提是“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以此为前提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孩子是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的,孩子对美好事物有本能的向往与追求,“上帝”如果能抛开至高无上的权力,抛开一切清规戒律,找回天真烂漫的童真,恢复纯真无邪的本性,那么,“上帝”自然也会爬过去追求世间美好的事物。其实,从这个意义上说,上帝又何尝不是被禁锢者呢?狄金森对人生的见解何其深刻!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抒写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所遭受到的来自传统理念的压制和打击,更揭示出作为传统理念的代言人的“上帝”,只要他愿意抛开一切束缚,走下神坛,他也会按自己的本性自主行事,去追求心目中美好的事物。诗人由此深刻地启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本是人性的本能!   这是一首集哲学和文学于一身、融理性和情感为一体的哲理诗,其价值在于悟性的启迪,学习时应由诗的表层意象入手,展开联想,逐层深入,最终才能真正理解诗歌中包容的深刻寓意,切不可作机械的、浅层次的解读。另外,哲理诗总会给读者留下思索的空间,留下某种不确定性,正如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说:“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自己的理解来拓展诗歌的艺术空间,切不可像“上帝”一样,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扼杀了学生独具个性的想像和思考。   背景资料:   狄金森的短诗,风格独特,以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象突出著称。她极其看重自己的诗歌创作,尊崇诗人为世界的“一切”。她忠实于自己诗性的思维和感觉,在几乎足不出户的日子里,她用自己与花草小鸟的对话、与自我内心情感的对话,用童心童趣、用爱的期待和绝望,构筑起一个诗歌的王国。   她的诗如同她的生活,只在于追逐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在她的诗作中,你甚至读不到任何的时代背景,比如说在很多作家笔下得到反映的南北战争、欧洲革命运动、以及社会变革、文坛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