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的故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中的故事

台中的故事 趣味地號面面觀 曾經遭受荷蘭、西班牙、明鄭、滿清、日本等異族和不同政權的統治,台灣文化產生多元化,其中之一的表現便在地號的命名上。比如紅毛港(新竹縣新豐鄉),便有洋人意味在焉;比如三貂角(台北縣貢寮鄉),便直譯自西班牙文的Sandiago;比如高雄、追分等,日本風味忒濃。明鄭時期則留下更多的部隊營號,如新營、下營、柳營、林鳳營(皆在台南縣),及前鎮、後勁(在高雄)地號;清領時期閩 移民大量湧入,他們各自拓墾出新天地,地號的命名尤表現出血緣、地緣、祖籍諸方面的趣味,在台中盆地此類地名尤多,頗值我們逐一介紹。例如,譯自平埔族的地名,令人頗感親切,葫蘆墩便是。 葫蘆墩是豐原的舊名,該地原屬巴宰海平埔族岸裡社的伊甸園,以址有Huluton社,乃音譯之。Huluton之起源,云巴宰海平埔族的先祖誕生於觀音山(今豐原東),神人之子建有Haradan社。久之,Haradan訛成Huluton,後人乃直命名為葫蘆墩。台中縣籍名進士丘逢甲的老師吳子光,撰有《一肚皮集》,謂葫蘆墩的得名係該地「墩高數十丈許,形頗似倒葫蘆」,望「名」生義,恐牽強附會。 第一節 從拓墾看地名 台灣的開拓,南部開發較早,因此其地名大多與屯田有關,而北部和中部,則開拓較晚,到了雍正、乾隆時才有大批漢人大規模的開拓,因此清初開拓的地名,就帶有濃厚的墾殖風味,如墩、犁、埔、股、份…等。 茲介紹幾項: 墩 台中市今中山公園內,為防止番人入侵,墾民在該處興築二座土墩,先民們便稱之為大墩,後來人口愈來愈多,形成聚落街道,大墩遂日漸繁榮,聲名遠播。後來台中盆地西部也成為聚落,故稱原大墩街為東大墩;西方的就稱為西大墩,西大墩後來又改為西屯。 《彰化縣志》〈兵防制〉載貓霧 汛以千總一員駐大墩,戰守兵八十五,配兵房二十二間,並與大里杙汛、四張犁汛、葫蘆墩汛等,「俱建 墩三座、望樓一所、牌坊一座、旗杆一桿」。所以,大墩古來即為台中盆地的軍事要地。林爽文起事,即率先攻入大墩;戴潮春揭竿,亦蹂躪此處。所幸,大墩的生命力極強,屢毀屢興,今架設砲台土墩的台中公園早已聲名遠播,成為台中不可或缺的地標。   犁 犁是農夫耕田的農具,農民耕作一塊農地,需要有三把犁頭的,就稱之為三張犁,需要四把者,則稱之為四張犁。一般而言,一張犁約等於五甲土地,七張犁則有三十五甲,八張犁為四十甲。台中地區的地號有三張犁、四張犁、七張犁、八張犁之謂。 其中,四張犁前頭已有略記。《彰化縣志》「祠廟」項下, 東四張犁錄有三官堂乙座,足見開發之早,街市亦興盛。 埔 埔的意思是草埔,意指可生長作物的青草地,亦即農地之意。台中盆地有地號謂三分埔、二分埔;三分埔或二分埔係指佔有三等份或二等份之農地而言。根據《賴氏族譜》所載,其十五世祖賴雲從、賴福、賴蔭、賴養、賴富五兄弟由福建平和渡台,卜居是地。後來,開墾成良田,五兄弟各算一份;五份再分割為三份、二份,地遂以是命名。另外,五兄弟之中的賴雲從復率子天水、天河、天仙、天露、天在等由三分埔分出,在新墾處立戶。因彼等皆賴姓,墾地乃以賴厝命名。 第二節 從血緣看地名   林厝 地近台中縣大雅鄉的橫山,依字面來看,即知係林姓血緣的聚落;境內有古廟永興宮。 賴厝 即賴厝 ,說明見前一節。   邱厝 見於《彰化縣志》〈規制志〉,邱姓血緣聚落。   何厝 庄名亦同見於《彰化縣志》〈規制志〉,何姓血緣聚落。   劉厝 開發甚早,庄名與水裏庄、沙轆庄、牛罵庄、藍張興庄、阿里史庄、涼傘樹腳庄等十八庄同出現於西元一七四一年(乾隆六年)劉良璧所輯的《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屬貓霧 保管下;劉姓血緣聚落。 以血緣關係形成村落的,在中國大陸直到清末仍可在廣東、福建隨處可見,普通都是一村只有一姓而已,而且村落的地緣社會和血緣社會幾乎完全一致。 可是在台灣情形就略有不同,除台中市、雲林縣等中部若干縣市外,一村一姓的村落較少,尤其是晚期開發的北部和東部村落,大多是一村多姓的時候多。易言之,隨著台中盆地都市化的發展,上述林厝、賴厝、邱厝等血緣聚落,已不再是早先的狀況,現今是各姓雜陳了。 林厝外圍尚有一座西元一八三八年(道光十八年)興建的永和宮,內中不僅有同西元一八三八年太學生王奮 的題款「圓光普照」,更有乙方西元一八四一(道光二十一年)該廟總理張佳催、賴士景和協理王光教、吳佛山、張文良共同勒石的「募田記」。「募田記」除 述建廟緣由外,並表揚當地善信慨捐水田、收小租粟充為廟產的義舉,可以窺知拓墾的梗概,足補文獻之失。 第三節 從祖籍看地名   陳平 庄名始見於道光版《彰化縣志》,今為台中市北屯區陳平里。   鎮平 與前述的劉厝,同出現在劉良璧所輯的《重修福建台灣府志》,足見開發之早,今屬台中市南屯區鎮平里。   惠來 庄名亦見於道光版《彰化縣志》,今為台中市西屯區惠來里。   同安厝 庄名之出現,同右,今屬台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