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教案
①“安利恶害”的自然人性论 韩非认为,“自为自利”是人的天性。这实际上是说,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但并没有“善恶”之分。所以,“因人之情”也是治理国家的出发点。因为“自为自利”是“自然人性”,应通过严刑峻法整治犯禁者,通过各种名利诱导民众,满足其欲望。 * ②“缘道理以从事”的成长之道 韩非把“道”和“理”连用,指自然界万物的法则、规律。他主张做事应遵守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他反对“前识”,即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实践中的教条主义,认为这是人们犯错误的原因。另外韩非还反对盲目摹仿,反对墨守成规,不知变通。“郑人买履”和“守株待兔”就是他创造的寓言故事,用以说明这些道理。 * ③“无不克”的理想人格内涵 韩非的“无不克”是一种结果。要达到“无不克”是有一个过程的。他认为:“积德而后神静,神静而后和多,和多而后计得,计得而后能御万物,能御万物则战易胜敌,战易胜敌而论必盖世”,论必盖世故曰:“无不克”。 * “积德”就是无为无欲,健全的人格,不劳体耗神;“神静”就是思想纯净,不受干扰,虚静以待,顺天知事;“和多”就是不断吸入精气,人与环境和谐,万物为人之自由运用;“得计”就是得道理,通晓并掌握客观规律。 * ④韩非的管理之道 韩非在管理上有丰富的思想: 首先是“法治”思想。他指的“法”是封建君王的法,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但这种的思想是可贵的。 其次是“术治”思想,他主张“法”与“术”并用就能治理好国家。 * 第三是“势论”。他认为,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另一个因素就是“势”,即“政治权势”,是靠“法”和“术”巩固,又是“法术”的后盾。“势”也是国家力量的象征。 韩非的法、术、势管理思想,对我们有很大启示。 * ⑤韩非的用人之道 韩非主张“因能授官”,认为应以法择人,以求用人,以势治人。 另外,韩非还对怎样考核奖惩官员提出一套办法,主张职责明确,权限分明,有功就赏,有过就罚。 *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主要作为同学们今后思考的一个课题,下面我只是简要地说一下我个人的理解。 * 1.在思想方法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思维特点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 中国传统文化中,由整体到局部,由全局到细节的思维逻辑非常突出。这与西方正好相反。例如在时间观念上:我们的顺序是年月日,西方则是日月年;我们在表述地理方位时,由大到小,西方则从小到大;我们做事时强调为什么要这样做,从大道理上说清楚,西方人则先做好每一件小事,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在论述问题时我们是先总后分,西方人是先分后总;我们一般是先务“虚”后务“实”,西方人则先务“实”后务“虚”。 * 2.在伦理的基本倾向上 “中庸之道”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被我们运用得非常熟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中国人做事讲究“度”,而“度”的基本含义就是不前不后,不左不右。历史也证明当我们不在这个“度”中活动时,不是出现极“左”就是出现极“右”。 其实,“中庸之道”的基本前提,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所以,不管朝代如何更迭,中国的文化一直延续下来,与这种伦理倾向不无关系。 * 3.集体主义价值观与以人为本并存。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价值观处处可见。但这种“集体主义价值观”并不否认和抹杀作为“个人”的权利,从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性”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化强调尊重“人性”,并不是像有些人谈的那样不关心“个人”,只强调集体。出现这种观点只是建国后有些作法过了头造成的。 * 4.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对激励非常有启发意义。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化强调“先做人,后做事”,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做事”是手段过程,“做人”才是目的,最终目标。 * 5.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成长环境的强调十分明显,这对企业文化也有启发。人的可塑性与企业的文化环境互有影响。 * 6.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对管理者有很大意义。“士为知己者死”,一直是中国信奉的交友规则。“义利”观中,把“义”放在首位。 * * ②“居仁由义”的理想人格 孟子认为,理想的人格是“仁”与“义”的统一。君子之所以为“君子”,是因为“以仁存心”,如果再“行由义路”,即能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另外。孟子强调人格的完美性,指出,“充实之谓美”。“充实”是指一种进取,向上的精神。而大丈夫的理想道德情操则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③“反身而诚”的成人之道 孟子认为人具善端,所以“成人”之道就是“存心、养心、养气”。他的“成人”之道就是将“善端”保持下去并发扬光大。他说,有的人丢失了自家的鸡犬一定要找回来,而丢失了“善端”却不知道去找,“哀哉!” * 第一 孟子认为,做学问就是“求其放心而已矣”,即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4 JieLink+智能终端操作平台系统调试说明书V1.0.doc
- 2022数学新课标背景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创新教学实例.docx VIP
- 有机合成第六章.ppt VIP
- 抖音来客本地服务行业实体门店运营培训教程(三)抖音实体门店商家经营思路.pptx
- (正式版)D-L∕T 5862-2023 电化学储能电站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ocx VIP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程测评卷》.doc
- 2024年~2022年浙江省国企招聘历年面试题目及答案解析50套.docx
- 高中物理游标卡尺、千分尺、螺旋测微器读数习题集.doc
- 中考英语作文万能模板及万能句型汇总.docx VIP
- 五个认同爱国主义教育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