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课件——鲁迅野草.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野草》的主题与艺术 一、题解 《野草》作于1924年至1927年间,此时鲁迅先后经历了:与胡适的论战;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女师大风潮;三一八惨案;四一二事变等。 鲁迅在与萧军的通信中谈到《野草》时曾经说: “那是我碰了很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 1925年12月31日晚,鲁迅在编完《华盖集》(那里收入了大量的与现代评论派论战的文章)以后,写了这样一篇“题记”—— “我知道伟大的人物能洞见三世,观照一切,历大苦恼,尝大欢喜,发大慈悲。但我又知道这必须深入山林,坐古树下,静观默想,得天眼通,离人间愈远遥,而知人间也愈深,愈广;于是凡有言说,也愈高,愈大;于是而为天人师。我幼时虽曾梦想飞空,但至今还在地上,救小创伤尚且不及,那有余暇使心开意豁,立论都公允妥洽,平正通达,像‘正人君子’一般;正如沾水小蜂,只在泥土上爬来爬去,万不敢比附洋楼中的通人,但也自有悲苦愤激,决非洋楼中的通人所能领会。 ………… “现在是一年的尽头的深夜,深得这夜将尽了,我的生命,至少是一部分的生命,已经耗费在写这些无聊的东西中,而我所获得的,乃是我自己的灵魂的荒凉和粗糙。但是我并不惧惮这些,也不想遮盖这些,而且实在有些爱他们了,因为这是我转辗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瘢痕。凡有自己也觉得在风沙中转辗而生活着的,会知道这意思。 可从说《野草》真实记录了鲁迅在五四退潮以后充满矛盾痛苦,同时又坚持韧性战斗的心灵历程。 钱理群:“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鲁迅心灵深处的呼唤”。 二、《野草》的主题思想 (一)韧性战斗的哲学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改变的艰难。 要坚持长期战斗,深层韧性的战斗。 壕堑战,青皮精神 《秋夜》:枣树的韧性斗争 《过客》:疲惫困顿但倔强前行的执着 《这样的战士》:永不休止,举起投枪 《淡淡的血痕中》:叛逆的猛士屹立着。 (二)反抗绝望的哲学 《过客》:明知前面是坟,仍要走下去。 《影的告别》:选择独自走进黑暗之中,选择“无”,勇敢承担“无”。 《求乞者》:无所为与沉默求乞。 《希望》:肉搏空虚中的暗夜。 (三)向麻木复仇的哲学 《复仇》:向旁观者复仇。 《复仇》(其二):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 (四)对人类生存困境的终极性思考,对人类生存的最后底线的追索。 其中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1、如何面对自我: 《影的告别》:对既有的一切的拒绝;“我”的自觉意识;承担虚无。 其中深刻的灵魂告白说明了作者内在的痛苦矛盾及自我的怀疑和分裂。 《墓碣文》中,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对自我灵魂的拷问和剖析。 “我”与墓碣:寒、深渊、无所有、得救 与墓中的死尸:灵魂的破碎与分裂(抉心自食,欲知本味) 与复活的死尸:逃,不能答。 2、如何面对他者:一方面珍视独立个性和自由生命,另一方面鄙视人们对于痛苦的麻木和冷漠,渴望激起最广大的劳动者的生命存在意识。 《求乞者》:对其生存方式的断然否定。 《立论》:对旧有价值观念的颠覆。 《过客》、《秋夜》等生命价值的实现。 当生存成为事实的时候,人必须独自担负起自己的命运,而不能交付与任何他者。 揭示出生命这样绝望的境地,正是一个启蒙主义者的使命之所在。 3、理想精神的追求 “秋夜中的枣树”:敢于“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朔方的雪”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这样的战士”义无反顾地“举起了投枪” 。 “过客”,“向野地里踉跄地闯进去”。 这些理想的灵魂为充满黑暗和荒凉的现实世界投来一抹光亮,也为人类灵魂的健康再生提供了一种范本与可能。 三、《野草》的象征艺术 《野草》主要表现了鲁迅内心世界的意识和潜意识,可以说构成了一个幽深神秘的象征主义的艺术世界。其中大约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通过象征性的自然景物和氛围构成一种象征世界,暗示作者的思想和情绪。 主要作品有《秋夜》《雪》《腊叶》等。 (二)通过编造幻想中的真实与想象纠缠的故事,构成想象世界,传达自己的思想和哲学。 如《求乞者》《复仇》《复仇(其二)》 (三)通过完全非现实的、荒诞的“故事”,传达或暗示自己的主旨。 如《影的告别》《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死后》等。 这类作品因为过于怪异和晦涩,显得比较难懂。 鲁迅《野草》中的象征主义艺术,一方面与传统的象征散文诗、诗意寓言有深刻的血缘关系,同时也接受了法国的波德莱尔和俄罗斯的屠格涅夫散文诗的启示与影响。 * * 陈西滢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