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批评史录象讲义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主讲: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袁济喜教授
导论
中国文学批评史,是指研究中国古代至近现代文学批评发展历史的学术,至于在学科上的建立则是从现代才开始的。中国文学批评呈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的特点。这就是依据相关的人生观、哲学观与美学观,对于文艺创作与评论所作的阐说。其中既有着显在的范畴、观念等形态,更有着潜在和深沉的人文蕴涵,尤其是后者,是生发中国文学批评显在形态的灵魂。从最早的孔孟、老庄开始,就奠定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这一特点,呈现出与西方文论重知识与逻辑范式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文学批评的传统。它最早生发于先秦诸子的文化批评形态之中,同时又以《诗经》、《楚辞》等文学创作作为来源,可谓源远流长,根基深厚。先秦时代的文学批评的这种将人生与文学相联系的人文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历代得到了传承与光大,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中彰显得十分明晰。
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强调文品出于人品,追求人生与艺术统一的审美境界。文学批评不是作为纯粹的思辨对象与形式玩赏,而是与忧患意识、文化重建相联系。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文论,都充满着这种现实品格与历史意识,凝聚着这些杰出人物的人格精神。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学批评史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术文化。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侧重于作品与作家的评论,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清代纪昀编修《四库全书》时,就将历代对于诗歌与文章的评论放到集部中作为诗文评。它虽然不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学科划分,但是却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学批评重视作品与作家评论的特征。
中国文学批评史现代学科意义上的建构,是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学者铃木虎雄出版的《支那诗论史》开始的,它说明中国古典形态的文学批评有赖于西方现代学术文化的整合,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建构是中西文化综合的产物。一九二七年,陈钟凡最早出版了中国人自己写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标志着中国文学批评史现代学科的草创初辟。嗣后,又陆续出版了郭绍虞、罗根泽、方孝岳、刘大杰、朱东润等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建国后,特别是进入“文革”后的新时期,出版了敏泽、张少康等独著,王运熙、蔡钟翔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方面的著作,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踵事增华,推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工作与学科建设。
从学科内涵来说,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是指中国古代至现代的文学批评产生与演变的历史,它是现代的人们运用西方学术观念对于中国原生态的文学批评史所作的梳理与阐释,也是中西文化有机融合的产物。我们在这里要强调这么几点:
一、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术特点,首先缘于她自身所具备的民族文化特性。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天人合一,人人相和的价值观念与理论形态,文学批评自先秦以来就是在这种大的文化环境中生长起来的。最早的文学批评是从先秦时代的思想家论述社会人生时而衍变产生的,后来这种文化精神一种延伸了下来,她造成了中国文学批评注重总体性、有机性的特点,喜欢以“道”、“气”等浑朴性的概念去把握对象。因此,学习中国文学批评史首先要从中华文化的一体性去加以思考,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与伦理层面去下功夫,而不能局限于西方文化本位的视角与方法。
二、中国文学批评有着丰富的创作与鉴赏的经验。许多批评家不仅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而且自己有着文学创作的经验与成就。比如韩愈、苏轼等人的文论就是如此。因此,学习中国文学批评史必须与学习中国文学史紧密相联,使二者互相渗透与促进。
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文献工作非常重要,是学习与把握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基础。中国文学批评史是一门交叉性、互融性的学科,学科的边际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不甚清楚。因此,除了要学习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原始文献外,对于文献资料本身的整理与归纳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只有在弄清楚原始资料与文献基本含义的基础之上,才能对于其理论意义加以正确地认识与阐释。
由于中国文学批评史从学科上来说,是建立在现代文化基础之上的一门学科,因此理所当然地要将重点放在理论的阐释上面,这是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而且对于文献的梳理与归纳也离不开理论观点的指导。这就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文献功底,而且要注重对于中国古代哲学与思想文化的学习,同时对于西方哲学等理论要有所掌握,自觉地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来深化对于中国文学批评史这门学科的认识及研究。
三、中国文学批评史植根于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土壤之上。中国文化在最高境界上是审美与文艺的境界,是生命精神的结晶,这种精神意蕴与人格境界,决定了中国文学批评不仅关注的是理论范式,更追求的是形而上的人格精神与超验境界。近代王国维与蔡元培等人对此作了深刻的阐发,也是他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精神的内在动力。
中国古代文论精神与与整个中华文化精神是一致的。表现出文化传统的连续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每当中华文化出现断裂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