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镇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讲座
图7.3.5 曲率分布模式:; (a)相应于钢筋屈服 (b)相应于极限曲率 7.3.7 对于双柱墩、排架墩,其顺桥向的容许位移可按式7.3.5计算,横桥向的容许位移可在盖梁处施加水平力F,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当墩柱的任一塑性铰达到其最大容许转角或极限曲率时,盖梁处的横向水平位移即为容许位移。 图7.3.7 双柱墩的容许位移 7.3.10 应根据本规范第6.7节计算出桥台的地震作用效应和永久作用效应组合后,按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相关规定验算桥台的承载能力。 7.4 能力保护构件验算 8 抗震构造细节设计 8.1 墩柱结构构造措施 加密箍筋最小体积配筋率较《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大1.52倍 a ) b ) 图8.1.5 常用空心截面类型 图8.1.4 柱中横向和纵向钢筋的约束作用 8.2 结点构造措施 图8.2.1 结点受力图 图8.2.3 结点配筋示意图 在E2地震作用下桥梁可以进入非线性工作范围,因此,在进行结构非线性时程地震反应分析时,梁柱单元的弹塑性可以采用Bresler建议的屈服面来表示(如下图6.2.4),也可采用非线性梁柱纤维单元模拟。 式中: Pu——单轴极限压力 Pt——单轴屈服压力 P0——单轴屈服拉力 My0——绕y轴纯弯屈服弯矩 Mz0——绕z轴纯弯屈服弯矩 My——绕y轴加载弯矩 Myp——绕y轴破坏弯矩 Mz——绕z轴加载弯矩 Mzp——绕z轴破坏弯矩 是常数,可以通过求出两个主轴的轴力—弯矩相互作用图的几个控制点并利用线性拟合来获得。 b1、b2、b3 s1、s2、s3 — 1 截面弹性工作状态 = 1 截面屈服工作状态 0 进入塑性工作状态 当 图6.2.4 典型钢筋混凝土墩柱截面的屈服面 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符号含义 fc’ ——混凝土圆柱体抗压强度。 ec0 ——混凝土抗压应变。 fcc’ ——约束混凝土压应力峰值,可取1.25 fc’ ecc ——对应于约束混凝土压应力峰值的应变 esp——保护层混凝土极限应变 ecu——约束混凝土极限压应变 钢筋应力、应变关系符号含义 fy ——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sb ——钢筋抗拉极限强度值 fsu ——钢筋极限抗拉强度 ey ——钢筋抗拉屈服应变设计值下限 esh ——钢筋抗拉屈服应变设计值上限 esu ——对应钢筋极限抗拉强度时的应变 esb ——钢筋极限拉应变,可取 混凝土应力—应变 钢筋应力—应变 混凝土、钢筋本构关系 钢筋混凝土弹塑性P-M- f 钢筋混凝土基本假定 (1)平截面假定; (2)剪切应变的影响忽略不计; (3)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无滑移现象 对于矩形截面、圆形截面桥墩等效屈服曲率f y、极限状态的曲率f u可按规范附录计算。 一般情况下可按理想弹塑性P- M - f曲线,最不利轴力组合计算等效屈服曲率。 非线性梁柱纤维单元模拟 当桥墩的高度较高时,桥墩的几何非线性效应不能忽略,参考美国CALTRANS抗震设计规范,墩柱的计算长度与矩形截面短边尺寸之比大于8时,或墩柱的计算长度与圆形截面直径之比大于6时,应考虑P —D 效应。 图6.2.6 活动盆式支座恢复力模型 反应谱分析方法在结构抗震领域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反应谱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种种振型组合方法。 其中最简单而又最普遍采用的是SRSS(Square Root of Sum of Squares)法,该法对于频率分离较好的平面结构具有很好的精度,但是对于频率密集的空间结构,由于忽略了各振型间的耦合项,故时常过高或过低地估计结构的反应。 1969年,Rosenblueth 和Elorduy提出了DSC(Double Sum Combination) 法来考虑振型间的耦合项影响,之后Humar和 Gupta 又对DSC法进行了修正与完善。 1981年,E.L.Wilson 等人把地面运动视为一宽带、高斯平稳过程,根据随机过程理论导出了线性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型组合规则CQC法,较好地考虑了频率接近时的振型相关性,克服了 SR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