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物理观测仪器质量检测与标定-中国地震信息网
附件:
中国大陆综合地球物理场观测
仪器研发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
2016年04月
目 录
一、 前 言 1
二、 申报须知 3
(一)申报主体 3
(二)关于项目申报书撰写要求 3
(三)关于限项申请的规定 4
(四)关于申报受理的条件 4
三、 重点资助方向 5
(一)地震监测观测技术研究 5
1. 全频域地震观测技术研究 5
2. 多极距地电阻率观测方法示范应用研究 5
3. 断裂带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关键技术 5
4. 新一代地震综合观测台网组网技术系统关键技术 6
5. 自动化磁通门经纬仪关键技术研究 6
6. 分量式钻孔应变仪原地校准与量程扩展技术与实践 7
7. 超导重力仪关键技术 7
(二)新型地球物理观测仪器研发 8
1. 地电阻率交流观测系统实用化研究 8
2. 地埋式微型地磁三分量测量仪 8
3. 基于光纤光栅的高精度温度与应变传感器研制 9
4. 便携式垂直摆倾斜仪 9
5. 三维钻孔应变计研制 9
6. 第二代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设备研制 10
7. 便携式痕量汞在线监测技术与仪器研制 10
8. 便携式痕量氢在线监测技术与仪器研制 11
9. 钻孔横截面变形法地应力测量系统研制 11
10.低成本二氧化碳连续测量仪 11
11.低成本MEMS微气压计式次声波测量仪 12
(三)仪器工程化与软件应用推广 12
1. 磁通门磁力仪工程化开发示范 12
2. 地级市防震减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完善及应用推广 13
3. 基于GIS的地震分析预报系统(MapSIS)改造 13
(四)地球物理观测仪器质量检测与标定 14
1. 观测仪器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14
2. 地震计步进标定方法试验及其标定处理软件研发 14
3. 钻孔应变观测钻孔施工技术规程 15
四、 附 件 16
中国大陆综合地球物理场观测仪器研发专项项目申报书 17
预算详细说明编写要求及参考格式 27
前 言
经过几十年的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我国地震前兆观测技术从人工、模拟发展到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自主研发了多种地震前兆观测仪器产品,基本实现对重力场、地磁场、地倾斜、地应变、位置位移、跨断层相对位移、大地水准、地电阻率、地电场、交变电磁场和地下水温度、水位、氡、汞等信息的动态监测,并通过地震专用通信网络组网观测,实现观测系统统一的数据采集、传输、管理、处理和服务,为地震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观测数据及产品服务。
但相对于地震监测预报应用和发展需求而言,目前地震前兆观测技术和应用服务水平仍然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1、传统观测仪器技术进步不显著,新型传感技术研究与仪器研发相对停滞,高精尖观测仪器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我国地震前兆监测能力的整体提升;2、智能化、低成本、适用于恶劣观测条件的观测技术研究和仪器研发相对滞后,制约了无人值守台站观测、密集综合流动观测、市县前兆观测等的发展;3、观测环境干扰抑制技术、仪器质量检测和传递函数测定技术等研究不足,造成观测数据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应用需求;4、全网动态监控技术、海量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数据融合管理技术、数据处理与产品加工技术和高效便捷数据服务技术等研究不够,前兆观测的应用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和《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意见》,厘清我国地震前兆观测技术未来5-10年的发展思路以及目标任务,指导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科学、有序、高效发展,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2015年组织编写了《地震前兆观测技术发展指南》,主要发展思路为:1、以保证观测仪器稳定性为基础,提高传统观测仪器技术性能和智能化水平,发展新物理量观测仪器和基于新传感原理的观测仪器,整体提升我国地震前兆监测技术能力;2、以实现高精度、宽频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背景场监测为基础,发展低成本、环境适应性强的观测仪器,满足不同层级监测网、不同监测方式对观测仪器的需求;3、以观测仪器和观测系统更新升级为基础,发展观测环境干扰抑制、仪器传递函数测定等技术,提高观测数据的可靠性;4、在地震系统研发力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高效、合理的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研发、生产与维护机制。
为了落实我国地震前兆观测技术未来5-10年目标任务,中国地震局2016年起特设立中国大陆综合地球物理场观测仪器研发专项,重点支持地震监测观测技术研究、新型地球物理观测仪器研发、仪器工程化与软件应用推广、地球物理观测仪器质量检测与标定等方向。
为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资助原则,使申报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大陆综合地球物理场观测仪器研发专项的资助政策,现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中国地震局中国大陆综合地球物理场观测仪器研发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