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寻乌资料
——读《寻乌调查》有感
前记:在此借《寻乌》铺展开的践行之路,摸索路上思考者的真实印记。
践思者
毛泽东,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研究者,从来都是以践行者和思考者的形象出现的。践行和思考,本来就不是两者全然可分的活动,两者都因彼此的存在才显得颇有价值。很幸运的,毛泽东成为这两项人类足以引以为豪的活动的最好的诠释者,因此用“践思者”形容他,应该更为贴切吧。?
《寻乌》价值在哪里,大凡中国人也早已有了公断,特别是搞社会调查者更奉之为经典。但基于“践行”与“思考”两项原则,我们必然要解决几个基本的问题。
?首先,《寻乌》的目的是什么?倘若不明确这一点,读《寻乌》时,难免会在语句的琢磨上出现些障碍。因为基本上从第一章到第三章的第(七)节是以简单事务记录的笔调进行陈述,但后面开始就是许多特色的描写和称谓了,特别是含有许多原因分析,已经稍微透露毛泽东的某些判断和想法。如果对土地革命和“地主、富民、中农、贫农、工人”没有大概的概念和当时中国革命的基本情况,很可能就很难体味“反动”、“流氓”等词汇背后的意味。更有趣的是古柏,这个《寻乌》的主要支持者,在“三二五暴动”后体现的不少革命者对革命的追求与迷惘。再者,毛泽东的农民背景对调查的作用,以及他的文学底蕴之于他调查文章的撰写和对寻乌文化的研究的作用。第一,虽然商业对于毛泽东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是更多的关于民众的研究和民俗民风等文化研究,于毛泽东倘若说不上“熟悉”,也是“有感觉“的。说得直白点,就是毛泽东是?“农民胚子”,比较长时留在外头学习的人来说,没有什么“融合”的障碍。第二,刚刚提到《寻乌》从第一章到第三章的第(七)节是以简单事务记录的笔调进行陈述。其实,细细品读,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典型地理游记的描述笔调,体现出来就是“精简”,但本人觉得这应该很大程度得益于毛泽东扎实的古文功底。最后,对信息的收集和取舍也是一个难题。《寻乌》花了毛泽东二十天时间,这反倒引出我的疑惑。这么份调查,终究是不易的,就算虽有人陪毛泽东开调查会,但“在材料上以供给的”的“老师”又是如何才有这么些基本的资料的。因为,二十天完全地去“查”,一板一眼地去“查”,是不可能的。然后就是调查会的成员也是又各自有其“政治面貌”,毛泽东又如何保证他们的资料提供不带有维护自己一类人物的名声的主观色彩呢?“在全部工作上帮助我组织这个调查的”这句话后面提到的是“古柏”,可见,这个人物的作用绝不容忽视。
?
村子里的絮叨者
倘若《寻乌》是刻板的,就很难读的。但《寻乌》是生活的。
???仿佛平日窝在大人堆里一样,毛泽东“絮絮叨叨”地陈述着乡间琐事,评价着邻人或好或坏的品行,列数着数十天各种行市的行情。
“豆粉 ?????第四大门。筠门岭来的多,他县来的也有。番薯做的,还是粉,没有成条子,做肉丸等用。年销几千斤,一毛五六子一斤。
?猪皮 ??????第五大门。普通席面用碗猪皮做假鱼肚。梅县来。年销千把斤,一毛子三两,每斤五毛半。
????中国乡村城镇的基本基调就是生活琐琐碎碎,事情芝麻绿豆。可以说,毛泽东也是这么细细碎碎,将乡村城镇的味儿给写出来。写出味来,于调查报告来说,总是不容易的。现今,中国如此的村落城镇,以及相应的文化,依然存在。个人觉得《寻乌》对于研究这类村落城镇依然有价值政治味儿
倘若说《寻乌》只是简单的记录,那定然是片面的。请看下面一段(取自第二段):
“ 前年三二五暴动[8],抓了邮政局长,罚过五百元。此次新局长怕抓,先期跑了。三二五暴动还杀了一个电报局长。 ”
初次看时,就是疑惑,心想毛泽东是怎么的,好好的邮政谈了就谈嘛为何还插入三二五暴动,牵扯上那些邮政局长不光彩的行径呢。后来,搜了“三二五暴动”,才知道那是古柏指挥领导的,是通过暴动攻克县城,对抗国民党县政府的事儿。
看看以下一段写中地主的段,颇为有趣:
“钟丁四(林田坝),二百石,祖父遗业,子弟也有耕田的,不反动,“怕共产”。钟树芬(林田坝),二百石,他自己死了,老婆当家,罚款二百元,不反动。。陈春荣(廷岭),二百石,本人老实,儿小毕业,当白军连长,反动,全家走平远。陈六记(牛斗光),三百石,在留车和牛斗光各开一个油盐米豆行,勾结叶匪,很反动,全家走了。陈忠俊(廷岭),二百石,本人老实,他的儿子过去做过保卫团总,不反动。”
短短的节选部分就出现了六个“反动”,看得出明显在区分“身份”。区分干嘛?或者是得抓的,或者不抓的,大抵也是如此。其他的诸如“贫民”、“富民”等等,也出现许多,原因大抵也是毛泽东随后关于土地分配中限制富农的“抽肥补瘦”的原则的提出吧。
判断和分析
“这种半地主性的富农,是农村中最恶劣的敌人阶级,在贫民眼中是没有什么理由不把它打倒的。”
“理由是他们没有半地主性,他们的全部出产都是亲自劳动不是剥削他人来的。”
“土地斗争一发展到群众的行动,便有大批的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