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钢铁工业布局的变化.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钢铁工业布局的变化

谈钢铁工业布局的变化 摘要:钢铁工业的基础工业钢铁工业的发展也有赖于煤炭工业、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动力、运输等工业部门的发展这种发展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互相协调起来,保持正常的比例关系韦伯认为,工业分布地理位置(工业区位)的选择决定于生产成本费用的大小。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理想的工业区位都应当选择在生产成本费用最小的地点上。韦伯考虑到影响生产成本费用的主要因素是:原料及燃料劳动力运输集聚地租固定资产的维修和折旧借款利息等。对于造成某一生产地点生产费用节约的因素,韦伯称之为区位因子。 韦伯认为,对生产成本费用起决定作用的区位因子只有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和集聚力三者。在三个区位因子中,他认为运费对工业的基本定向起最有力的决定作用。劳动力费用的影响可能引起由运输定向的工业区位产生第一次“偏离”。而集聚被归之为由于外部经济引起的向一定地点集中的一般区位因素,可改变运输费用和劳动力费用的作用,而产生第二次“偏离”。这就是韦伯的一般区位因子体系,也是他的理论核心。 一个市场和两种原料时。某工业制品的消费者集中于一个市场。工业制品由两种原料(R1和R2)制造的场合,其工业区位有下述几种形式: (1)R1和R2为普遍存在的原料时,工业区位与一个市场一种原料的场合一样,应置在市场。 (2)R1为普遍存在的原料,R2是市场地区以外的某个局部地区的原料,如同为纯原料时,工业区位在市场,因为耗费的仅为R2的运费,例如,位置在R2 时,制品的重量为两种料之和,运费必然增加。 (3)R1和R2皆为局部地区的原料,又是纯原料的场合,工业区位在市场。(见图示1)因为两原料的运费合计以市场为最小。假如工业区位在R1或者R2时,不在工业区位的R1或者R2,从原料地到市场的运输距离必然增大而提高了总运费。唯一的例外是,一个原料地通过另一个原料地的场合,这时连续通过的原料地和市场间的任何一点的总运费相等,工业区位在两者或两者之间均可。 图 示 1:韦伯理论图解 韦伯在工业区位研究中还提出了区位重量的概念。区位重量是指运移每一单位的产品重量和原料重量的总和。如利用遍存原料生产,生产地和消费地在一起,产品重量为1,生产原料指数为零,则区位重量为1。因此,原料指数增大,区位重量亦随之增大,如原料指数为位重量大的工业总是趋向于原料地。 图表 2:炼1吨钢铁所需煤炭与铁矿变化图 从图表2可以看出钢铁工业所需的燃料与原料都成下降趋势。燃料煤矿下降趋势明显,原材料铁矿相对下降缓慢。在1800年—1900年钢铁工业多布置在燃料地,即煤产地。、工业革命后,可利用蒸汽来带动机器,于是钢铁工业向煤炭产地趋近随着冶金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炼焦比的下降,在生产中所需的煤炭量逐渐减少,。这样,铁矿运输所占的成本比重加大,于是钢铁工业向铁矿产地靠近 在煤田区建钢铁联合企业,以德国鲁尔区、乌克兰顿巴斯区、美国的匹兹堡区为代表;在铁矿区以法国洛林区、中国包钢、马钢、武钢为代表;钟摆式介于煤铁资源运输节点美国五大湖沿岸马格尼托哥尔斯克为代表此种类型均称为“资源型”,在煤炭炼铁时代,工厂向大煤田、大铁矿集中,煤铁复合区是最理想的区位。 图示3 韦伯等费用线示意图 图示4 鞍钢与宝钢的区位 二战后,由于大型(海洋)运输船的出现,使煤铁的运输成本逐渐降低,钢铁工业开始布局在海港从内陆资源指向型向临海消费地指向型过渡布局总趋势20世纪50~6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向消费地布局成为导方向。新厂多建在工业中心,形成钢铁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工业基地。其主要因有:首先是布局条件变化所引起的,如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运输条件的改特别是海上运输的发展,运输工具的革新,新能源地的出现等。其次是技术经的合理性,就地生产、就地消费,即节约时间又减少运费,可以降低成本,经效益最高。意大利的塔兰托,法国的敦刻尔克潘若愚; 贺尔蓉我国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布局研究刘一可 詹云娇我国钢铁工业区际转移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4]李海涛;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研究(1840~1927)[D];苏州大学;2010年对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的再思考[J];冶金管理;1990年05期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