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讲: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ppt

04第四讲: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4第四讲: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讲:多民族文化融合 与中外文化交流 一、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二、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流融合 一、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秦汉以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文化类型,这就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中原定居农业文化。在长达三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上述三个文化类型以中原定居文化为中心,多方面交汇融合,而气象恢宏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在这样一个相冲突又相融合的过程中整合而成的。 1、中原定居农业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融 (1)、分布及差异 中原定居农业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线为边际线。此线的东南,是受太平洋及印度洋季风影响的湿润地区,适宜农业发展,为中原定居农业文化;此线西北部,虽然有少量由内陆河与地下水灌溉的绿洲农业,但这里占压倒优势的是游牧经济,为北方草原游牧文化。 值得玩味的是,明长城的线路走向,几乎与400毫米等降水线相重合,这恰恰说明,长城是中华文化圈内农耕与游牧这两大部类文明形态的分界线,是农耕人护卫先进农耕文明,使其不致在游牧人无止境的袭击中归于毁灭的防线。 关于“中国”与“夷狄”的差异。 清代王夫之概括“中国”与“夷狄”的特征说:“中国是有城廓可守、墟市可利、田土可耕、赋税可纳、婚姻仕进可荣的地区,夷狄则无城廓、耕地,不知礼仪,迁徙无定,以游牧为主,全民善骑战,勇猛剽悍。” 欧阳修在《明妃曲》中说:“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关于“墙”文化。 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为“墙文化”,中外文化差异为“有墙”与“无墙”之差异。在中国,家有院墙,城有城墙,国有长城,而西方没有。但中外在“墙”内外差异很大。中国虽有墙,看似禁锢,但在墙内,父母可以自由进出子女房间,国君和长官可在国内、城内周游;而在国外,这一切都不允许,他们虽无外在具体的实物墙,但心理上有无形的墙。总之,墙文化与墙心理,是人类共有的文化心理特征。 (2)、交汇的主要方式 ①、征服战争 一般而言,当牧区水草丰茂的时候,游牧人满足于自己的草原生活,他们以畜产品同农耕人交换粮食、茶叶和布帛、铁器,这种被称为“茶马互市”的物质交换活动自古在游牧与农耕界线的长城各关口进行。然而,在草枯水乏之际,饥饿使游牧人躁动起来,他们竞相南下劫掠,如果游牧人建立起比较严密的社会、军事组织,产生了具有号召力的领袖,便会把短暂的劫掠发展为大规模的征服战争,入主中原,建立起混合游耕区和农耕区的王朝。公元5世纪鲜卑统一黄河流域,即为一例;公元13世纪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和17世纪满洲人建立的清朝,更是游牧人入主中原的大文章。 在枪炮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前的冷兵器时代,由硬弓长矛装备起来的勇猛骑兵是最有战斗力的武装部队。而酷烈的气候,流动畜牧、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使“骑马民族”自幼养育为善战的骑士,他们只须掌握铁兵器的制作,便立即可以变成令农耕人颤栗的武装力量。 为了抵御游牧人的来袭,华夏—汉人作过各种努力。当他们相对衰弱时,便退守农耕区边界线;相对强大时,则西出邀击,或远征漠北;汉武帝“发十万骑”远征匈奴,明成祖“五征漠北”,便是农耕民族向游牧人主动出击的实例。然而,游牧人朝发夕至,来去无定,农耕区却固定难移,为确立一种退可守、进可攻的态势,中原农耕人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历尽艰辛,耗费巨大财力、物力、人力,修筑起万里长城,创造出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 ②、文化互补,民族融合 张骞:西行通西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西出寻找月氏联合抗匈奴,十三年才回来 ,虽没有联合成功,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去结交西域。以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交往,开拓了“丝绸之路”。 唐蒙:南行通西域。潘阳令,南下夜郎(贵州西北部),开辟通往印度山道二千多公里。《汉书西南王传》:西汉时,在我国西南一带,有一个附属于汉朝的小国,叫夜郎国。它的面积相当于汉朝的一个郡。它的国王从来没有到过别的地方,以为自己的国土很大。一次,汉朝的使者来访问他,他竟问:“汉孰与我大?” 2、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交融 (1)、分布及差异 分布于南中国地域的南方山地游耕经济,具有不同于中原定居农耕文化的诸多特征: 第一,耕作方式“刀耕火种”。“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焚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虫蛇死,以为肥”(李调元《南越笔记》卷7)。 第二,与汉族“安土重迁”的生活方式不同,游耕民族过着迁徒不定的游动生活。 第三,由游耕经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