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及其延续.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学及其延续

第三讲 儒学的演进 参考书 夏传才:《十三经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陈其泰:《清代公羊学》,东方出版社,1997。 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三联出版社,2000。《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 侯外庐等:《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1997. 参考书(二) 史华慈:《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江苏人民。 艾尔曼:《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江苏人民。 儒家传统其核心 一套以天人合一为代表的宇宙观和另一套价值观组合起来,后者又有两面,一面是以仁为代表、以内圣外王为基本模式的德性伦理,另一面是以礼为代表、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外范伦理。这套核心思想,尤其是其中的外范伦理,不限于儒家,还深入中国精神传统的另外两支,即道和佛。因此可以说,上述二元组合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结构 早期儒家学派 孔子 八个流派 (子)思孟(子){人性善 宣传“王道”反对“霸道” “法先王”---汉代今文经学} 荀子{“法后王” 轻仁义 重礼 等级名分 用刑法}—韩非子 汉代的经学 汉武帝独尊儒术 古文经学派与今文经学派{对孔子的评价 六经的解释及学术研究方法} 今文经学派 《公羊传》董仲舒 大一统教 化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古文经学派 《周礼》重名物训诂 郑(玄)学 唐朝的义疏之学 孔颖达 《五经正义》 十三经 “经” “传”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五经《乐》战国已佚 故称。汉武帝 七经 加《论语》《孝经》东汉 九经《周易》、《尚书》、《诗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公羊、左传、谷梁)《论语》《孝经》为兼经 唐 十二经 九经加《论语》 《孝经》 《尔雅》唐文宗 “开成石经” 十三经 宋加《孟子》,成〈十三经注疏〉 四书 〈礼记〉之〈中庸〉〈大学〉与〈论语〉〈孟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宋代理学的兴起 性理之学(直接从经书原文阐述义理性命) 道学 周敦颐 程颐 朱熹 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邵雍 程颢 陆九渊 心即理 “宋学”学派   宋代文化学术史上最重大的事情,莫过于新儒学“宋学”的产生,宋学的新学、理学、蜀学三大学派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其对宋代及后世文化思想的巨大影响。      新儒学 “宋学”的产生宋代新儒学的产生,渊源于唐代的韩愈,他在创导古文运动的同时,力排佛、道,提倡儒学,提出“儒学道统说”,以孟子上承孔子,而自承孟子,引导对儒学经典义理的探求。并和弟子李翱先后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北宋中叶仁宗初年的兴起  韩愈创导的新儒学,经过唐末、五代、宋初的沉寂以后,到北宋中叶的仁宗初年,新儒学又重新开始在宋代文化学术舞台上兴起。活跃在宋真宗和仁宗初年的晁迥,“通释、老书,以经传傅致,为一家之说”。吸收佛、道二家学说,成为后来新儒学“宋学”的学术取向。  晁迥之后的胡瑗、孙复、石介,即被后来的理学家称为理学派先驱的“宋初三先生”,还有范仲淹、欧阳修等,都是宋代新儒学“宋学”的先驱。 特点 “通经学古”,即不事章句训诂而探求儒家经典的新意,是宋学的又一特征,他所著《易或问》和《毛诗本义》,是“宋学”在这方面早期的代表作。而“救时行道”,则是宋学建立初期学者的共同追求,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欧阳修、胡瑗、石介等都积极参加。后来的王安石的变法改革,也属于“救时行道”。而“嘉祐末,号称多士”,正是宋学的新学、理学、蜀学三个学派的创始时期。 “新学” 为王安石于庆历二年(1042)中举,任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后,著《淮南杂说》时创始;嘉祐末至治平四年(1067),居丧在江宁(今南京)聚徒讲学时形成。熙宁变法时开始成为宋学中最大学派,当时称为“新学”,史称“荆公新学”,元祐时虽遭打击,但直至南宋理宗后期以前,一直是宋学的主要学派。 “蜀学” “蜀学”是苏洵在眉山“闭户读书”时,开始研究《六经》百家之说,晚年研究《易经》著《易传》未完成,治平三年(1066)死时,遗嘱苏轼继述其志。元丰年间,苏轼贬居黄州时完成《易传》,及著《论语说》、《书传》等,蜀学派的理论大体形成。蜀学派另一主将苏辙,元符三年(1100)至政和二年(1112)去世的13年间,不仅撰著蜀学著作,还传布蜀学。两宋之际的蜀人韩“驹,尝在许下从苏辙学”,是北宋末年的重要蜀学派,入仕不久,即“坐为苏氏学”,宣和六年(1124),“复坐乡党曲学(蜀学)”。 理学 理学则是由河南(今河南洛阳)程颢、程颐兄弟所创,创始的时间约在至和末至嘉祐初,形成于元丰年间居洛阳聚徒讲学之时。张载创立“关学”大致也在至和末,而形成于熙宁年间聚徒讲学于家乡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时。周敦颐,曾著《太极图》、《易通》,早年曾任二程少年时的启蒙老师,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