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祛痰
第十六章 祛痰剂 2、适应病证 “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其变不可胜穷也” 《医方集解》 ①有形之痰:咳嗽、喘促 ②无形之痰:头痛、眩晕、胸痹、中风、癫狂、惊痫,以及痰核、瘰疬等。 3、分类 4、组方思路 ⑴配健脾祛湿与益肾之品 ⑵配理气药 ⑶化痰软坚药 5、使用注意 ⑴辨别痰病的性质(寒热燥湿)。 ⑵辨清标本缓急。 《医门法律》:“凡热痰乘风火上入,目暗耳鸣,多似虚证,误行温补,转锢其痰,永无出路,医之过也” ⑶有咳血倾向者,不宜使用燥烈之剂 ⑷慎用蜜丸,以防助湿。 ⑸顾护脾胃。 《医学正传》:“治痰用利药过多,致脾气虚,痰反易生” 二陈汤 Ⅰ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湿痰证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君:半夏:燥湿化痰 臣:陈皮:理气行滞 佐:茯苓:健脾渗湿 使:甘草 生姜:制半夏之毒;助半夏化痰降逆 乌梅:收敛肺气 ;涌痰(李时珍:欲劫之而先聚之);祛痰(陈藏器) 辩证要点 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 ?加减变化 ⑴兼外感,加杏仁、苏叶(杏苏二陈汤) ⑵兼脾肾阳虚,加肉桂、附子(桂附二陈汤) ⑶兼肺肾阴虚,加当归、熟地(金水六君煎) 使用注意 ⑴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 ⑵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温胆汤 Ⅰ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释名 温:和 主治:胆郁痰扰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君: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 臣: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陈皮:理气行滞 枳实:消痰除痞 佐:茯苓:健脾;渗湿 生姜、大枣 使:甘草 辩证要点 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脉弦滑 病案分析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9(1) 某女,45岁,1988年4月初诊,体胖,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欲睡,伴神疲乏力,胸闷不舒,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细,前医投平胃散、补中益气汤疗效欠佳,改用温胆汤,3剂后病愈大半,再以六君子汤5剂调养而愈。 病案 脂肪瘤 狂躁(本方加大柴胡汤) 高枕无忧散《医宗金鉴》 组成:温胆汤加龙眼肉、酸枣仁、人参、麦冬、石膏 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服此一剂如神 清气化痰丸 Ⅱ△类 《医方考》 主治:痰热咳嗽 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君:胆南星、瓜蒌 臣:黄芩、半夏 佐:杏仁、陈皮、枳实 茯苓 使:生姜汁 辩证要点 咯痰黄稠,胸膈痞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小陷胸汤 Ⅱ类 《伤寒论》 主治:痰热互结证 功用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君: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臣:黄连、半夏:辛开苦降 辩证要点 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无结胸证表现,具备痰热证也可使用) 比较 贝母瓜蒌散 Ⅱ类 《医学心悟》 苓甘五味姜辛汤 Ⅱ类 《金匮要略》 ?使用注意 肺燥有热、阴虚痨嗽、痰中带血者,忌用本方。 三子养亲汤 Ⅲ类 《医学心悟》 半夏白术天麻汤 Ⅰ类 《医学心悟》 主治:风痰上扰 治法: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使用注意 阴虚阳亢、气血不足所致之眩晕,不宜使用。 大黄、甘遂、芒硝 黄连、半夏、瓜蒌 用药 水热互结胸腹 痰热互结心下 病机 大结胸证 (心下至小腹硬痛,不可近者) 小结胸证 (心下痞硬,按之痛) 主治 大陷胸汤 小陷胸汤 第三节 润燥化痰 祛痰剂 润燥化痰 《丹溪心法》:“口燥咽干有痰者,不用半夏、南星,用瓜蒌、贝母” 瓜蒌与贝母是润肺化痰的常用组合 第四节 温化寒痰 祛痰剂 温化寒痰 主治 寒饮咳嗽 苓甘五味姜辛汤 干姜、细辛、五味子:温肺化饮的常用组合(一温一散一敛) 茯苓、甘草 功用 温肺化饮 温散并行 开合相济 肺脾同治 标本兼顾 ?辩证要点 咳嗽痰多稀白,舌苔白滑,脉象弦滑。 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第五节 化痰熄风 祛痰剂 化痰熄风 脾虚 痰浊内阻 胸膈痞闷,恶心呕吐 肝血不足 肝风内动 风痰上扰 眩晕,头痛 舌苔白腻、脉弦滑 * * 1、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祛痰剂。 祛痰剂 祛痰剂 怪病多痰 化痰熄风 眩晕头痛 肝风内动,挟痰上扰 风痰 温化寒痰 色白清稀,形寒肢冷 脾肾阳虚,水饮不化 寒痰 润燥化痰 量少质粘难咯,咽喉干造 阴虚肺燥,虚火灼津 燥痰 清热化痰 色黄质粘,量多或少 火热内郁,炼津成痰 热痰 燥湿化痰 色白清稀 脾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