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考题 1 心理应激的概念。 2 阐述心理应激源的分类。 3 适度应激与过度应激对人健康的影响。 4 如何调节心理应激。 5 心身疾病的概念 6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 7 心理应激的心理生理表现 8 心身疾病的诊断 9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10 简述A 型行为特征 11简述C型行为特征 12神经性厌食症的表现特征 13 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 心身疾病的概念与特征: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心身疾病的见解,结合我们自己的临床经验,我们认为: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作为重要原因参予发病的躯体疾病。广义的心身疾病包括那些具有明显躯体症状的器官性神经症或心理生理障碍。 心身疾病的范围: 根据美国心身医学杂志关于心身疾病的种类和日本池见酋次郎参考美国的分类提出日本心身疾病分类,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提出以下分类意见: 内科心身疾病 外科心身疾病 妇科心身疾病 小儿科心身疾病 眼科心身疾病 口腔科心身疾病 耳鼻喉科心身疾病 皮肤科心身疾病 其他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 第六节 心身疾病研究的历史和途径 心身疾病研究的历史: 在古代医学史中,不论西方还是东方,对人患病时所呈现症状的描述和进行治疗,都要涉及对病人本质的认识: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377—460年)提出了著名的体液学说。 祖国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则表述了我国古代医学家从心身相关的角度谈对疾病的防治。《内经》把人的心理活动称之为“心”或“神”,神的活动是“五神”和“五志”来表现的。 心身疾病的研究途径: 从30年代算起,心身疾病的研究至今已有60年的发展历程,归纳起来,心身疾病的研究大体上沿着三条途径进行,这就是 心理动力学途径 心理生理学途径 行为途径。 心理动力学途径: 强调心理冲突在心身疾病中的作用。认为心身疾病的发病有三个要素: 心理生理学途径: 这条途径以坎农(Cannon.WB)的生理学(主要是躯体内稳态理论)、塞里 (Selye,H)的应激学说以及巴甫洛夫、贝柯夫与谢切诺夫的条件反射研究与“皮质-内脏相关学说”为基础,注重通过心理生理学的实验来探讨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同身体的生理生化变化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心理因素导致心身疾病的心理生理机制。 行为途径: 人类的某些生理机能性(例如血压升高或降低、腺体分泌能力的增强或减弱、肌肉的舒缩等)疾病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从而对心身疾病的产生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并且为这类疾病的治疗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当前心身疾病的研究特点: 第七节 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影响原因 现在大多认为心身疾病往往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并且可能造成器质性病变。但在诸因素中,更多的是由于个人遭到的紧张刺激以及生活境遇的作用。 情绪因素与心身疾病 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 社会环境因素与心身疾病 身体器官的脆弱性 情绪因素与心身疾病: 情绪与心身疾病的相关关系 情绪因素与心身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的研究指出,心理紧张刺激与高血压、溃疡病、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糖尿病、癌症等发病率的增高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伴心理上丧失感 (Feeling of loss)的心理刺激,对于健康的危害最大。 情绪因素与心身疾病: 动物实验: 本世纪60—70年代各种动物实验,为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用棕鼠作实验,制造紧张情境,无论动物在吃喝时都要经过一场互相激烈的争斗后才能获得水或食物,经一段时间后,这些动物诱发出了高血压。 情绪因素与心身疾病: 临床观察: 临床观察发现紧张情绪会导致疾病或使疾病恶化。 Lown等提出心理紧张刺激可促使高位脑中枢发出冲动改变心肌的兴奋性使室颤阈降低,并引起猝死。 有人发现,当人在忧愁、沮丧时,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受到抑制,因而缺乏集团蠕动,发生便秘。 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 大量证据表明,什么人得病,什么时候得病,与人格因素有关。如重大的心理紧张刺激对某人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另一个人却可以泰然处之。 病人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方式与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可作为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又可改变疾病的过程。因此,病人对待某种疾病的态度及其与人格有关的反映方式,可影响疾病的转归。 社会环境因素与心身疾病: 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 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不仅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否协调有关,而且受到社会的制约,特别是与社会变故,与一定时期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环境密切有关。 发现生活在简单、安定的原始社会中的人们血压偏低,且不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紧张的社会事件如战争、空袭、社会动乱可引起人们罹患各种心身疾病。 工作情境诸如各种持久的强烈的物理化学刺激,重复、单调、刻板、毫无兴趣、枯燥无聊的工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