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课改中农村中小学面临的困境.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改中农村中小学面临的困境

新课改中农村中小学面临的困境、原因及对策   一、新课改中农村中小学面临的困境   1.社会性支持缺失   课程改革是教师、学生和家长、社区人员共同作为动力的“草根式”的参与决策的过程。农村中小学教师一方面要实施和推行新课程理念,另一方面要应付来自社会、家长和学校的不全面的评价压力。其结果必然会造成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农村教育的现实,使农村社会普遍缺乏对新课改的关注。社会性支持的缺失,使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改革步履艰难。   2.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新课改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在城市中小学教师富余的情况下,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却严重缺编。有的小学、初中师生比甚至超过1:35。   农村中小学教师质量不高,队伍不稳,来源没保证,专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农村中小学新课程顺利实施和推进的瓶颈。   3.课程资源欠缺   当前的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及其传统观念以其巨大的惯性对教育起着强有力的制约作用。经济落后,使得实施新课程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媒介、场地、设施和环境等硬件性课程资源极为不足。许多乡村小学除了教室以外,连张像样的乒乓球桌都没有,更不用说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设施了。   4.教学辅助设备匮乏   有些学校无钱购买与新课程配套的音像设备、音像资料、挂图,教师上课基本上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和一本教材打天下。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与设备对农村教师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教学硬件跟不上的现象,更谈不上信息技术课了。缺少了配套教具和学具的农村中小学新课改,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改中农村中小学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1.农村教育的边缘化   教材是课改的重要载体,是广大教师把握课改精神的重要凭据之一。但其编写却主要集中在教育较发达的几个省市,编写专家也来自大学及中心城市的中学特级教师,他们对农村教育现实了解甚少,致使编写的教材内容不能很好地反映农村社会实际与农村教育现实,甚至将农村素材改编成城市素材。虽然新课改倡导教材多样化,但在多样化的教材中,没有一套是为农村教育编写的。大多数新教材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情况反映不够,严重影响新课程在这些地区的实施。例如,新课改数学教材中有互联网、证券知识等内容,农村教师从未接触过,农村学生也很难理解。教材编写在关注都市化、国际化的同时,忽视了本土化、民族化的需要。新课改的都市化、国际化的价值取向,课改教材的城市化倾向,是新课改中农村中小学面临困境的原因之一。   2.农村教育的城市化取向   新课改在农村中小学为什么没有激起波澜?农村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当农民看到城市生活的多姿多彩和相形之下农村生活的贫穷与无奈,滋生的是背井离乡进入城市的期盼,遗忘的是对土地的深情和建设家乡的决心。农村并没有因农民的外出打工而更加富裕,反倒使农村的土地资 源和自然资源存在着巨大的浪费。农民打工族的不稳定收入成为许多农村守望者的唯一希望。再回望农村时,农村已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它以传统农业为其自然面貌,其中偶尔点缀着一点工业文明的花絮,听到一点信息社会的缥缈的脚步声,活跃着一群期盼由农业文明步人工业文明,然而又远离信息技术、缺乏知识经济意识,饱受思想冲击、苦苦寻找出路、又缺少根的意识和安全感的身份不明确的转型期的农民。很显然,农村是乡土人文教育资源较富足而科技普及教育需求最大的地方。对于大多数只能读完和没有读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农村教育应给予他们什么?农村中小学在实施新课程时,照搬城市经验不仅不实际,而且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只有把城市和发达地区设置的新课程与农村的特殊需要相结合,才能走出农村教育的城市化取向。农村教育不能或很少为当地农村服务是影响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又一原因。   3.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很多学校面临两难的局面:保证了学校运转所需的杂费,就无法按新课改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课改;保证了教材和课程改革,就无法维持学校的运转和开支;何谈课改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性、有效性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培训承担者一般都来自师范院校,他们习惯于理论上海阔天空,缺乏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及教师素质现状的真正研究和把握,重理论讲析,轻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以致在教学中出现“空对空”的现象。他们用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滔滔不绝讲半天,缺乏针对性和新颖性,教学效果差,收效甚微。而在学历层次的提高教育中,缺乏科学引导,出现只重学历提高,而忽视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的倾向。更有甚者,一些教师学历进修表现为教非所学,学非所教,80%的教师(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一律报汉语言文学、政教等文科类专业。而学校急需的数理化等学科教师越来越紧缺。他们表面上成绩斐然,但并不代表教师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