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德国城市按百年发展规模规划排水设施.doc

德国城市按百年发展规模规划排水设施.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国城市按百年发展规模规划排水设施

德国城市按百年发展规模规划排水设施   20世纪初,德国人在青岛修建了29.97公里的雨水管道、41.07公里的污水管道和9.28公里的雨污管道,虽然合计不足青岛如今排水管道的三十分之一,但其宽敞的廊道等前瞻性设计仍在近几年雨季来临时,被人们频繁提起。   “德国在建设城市时,似乎在应对天气问题上多花了些心思。”近日,德国马歌德堡大学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戴黎琛,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德国很多城市的排水蓄水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青年报:当有大雨时,德国城市是如何应对的?   戴黎琛:我注意到每次下大雨,雨水降到地面都会很快流走。后来我听德国老师介绍才了解到原因。首先,在规划时,建设公司就会按照未来百年的发展规模来铺设地下排水设施,像柏林那样的大城市,目前管道长度已有9500公里,从1873年就开始建了;其次,为了积蓄水源,减轻排水压力,很多城市设立了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处理系统,再加上自然河道和沟渠,可以将降水迅速引流到上千个人工蓄水池和一些运河中,市郊的大片耕地也实现了一定的蓄水排水功能。这样,雨水有地方可以去,就不会在低洼地随便汇聚,而且也形成了循环利用,调节了城市的缺水问题。   很多德国城市增强路面透水性的做法也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尽量增植利于涵养水源的植被,不少德国城市的市中心就有大片的森林公园;在人行道、停车场上,铺设透水性的地砖等;即便是河岸,也多以石块代替水泥筑成,这样会减少硬质化表面,有助于生态防洪。   中国青年报:他们从地下到地上都有应对措施?   戴黎琛:没错,从汇流到蓄水,再到处理再利用是个完整的系统,每一环都不可或缺。我的德国老师说,如果仅仅是管网畅通、管道口径大而没有蓄水的空间,或者不重视地表的沉降渗流,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积水。就像有的城市开发中形成了很多低洼点,河道和湖泊又分布较少,排水越迅速越会增加低地的汇流速度,就会产生更多问题。   德国这样的系统建设周期很长,因为不仅是硬件上铺设,各个区域雨水、水泵的状态,管道的流量等,都设有实时的监测和预警系统。这种既注重生态循环利用,又整体联动的网络,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事。   中国青年报:你在德国时遇到过气象灾害吗?人们是怎么应对的?   戴黎琛:马歌德堡市有过一次罕见的暴雪灾害,但给城市造成的影响并不大。我发现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市民会积极主动地清扫“门前雪”(雪铲在德国是常见的家用工具),他们责任明确,比较自觉;二是,公共服务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派出专用铲雪车清理道路,铲雪车前端,有刀形工具可以破冰开道。环卫工人会在公共责任区域细致地撒上盐和类似塑胶颗粒的小石子,帮助融雪和防滑。   当然,雨雪对德国的影响较小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在交通规划上,德国大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是电车,它们有专门的行车轨道,跟汽车分道而行互不影响,即使在特殊状况下也会保持畅通。也许正因为公共交通发达,德国虽然是汽车工业大国,但车流密度却远低于我国的一线城市。所以,在极端天气情况下,拥堵和事故的发生率要小得多。   中国青年报:德国人以注重工程质量著称,你在德国有体会吗?   戴黎琛:我曾目睹德国一个施工队用近两个月的时间,修建一段不超过3公里电车轨道。作为一个外行人我都能感觉他们的态度非常认真严谨。为了不影响周围交通,工人们会将包装好的铺设材料摆放得很整齐,路基挖深后,再以不同的材料搭建,这看起来简单,但技术含量很高,因为轨道的平稳程度直接决定了行车效率和安全。电车在德国有百年历史,听说很多地方的轨道使用了几十年都没修过。   不妨再说说德国的住宅房冬暖夏凉的秘诀。德国的建筑,外墙壁厚度通常要超过30cm,我起初以为只是为了加固,后来听学长说,这墙壁中间是排有管道的,夏天通自来水降温,冬天通暖气管道的回收水保暖。这让我感触很深,在城市建设的很多方面,德国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分享到:保存打印关闭   20世紀初,德國人在青島修建瞭29.97公裡的雨水管道、41.07公裡的污水管道和9.28公裡的雨污管道,雖然合計不足青島如今排水管道的三十分之一,但其寬敞的廊道等前瞻性設計仍在近幾年雨季來臨時,被人們頻繁提起。   “德國在建設城市時,似乎在應對天氣問題上多花瞭些心思。”近日,德國馬歌德堡大學經濟與管理專業學生戴黎琛,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德國很多城市的排水蓄水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中國青年報:當有大雨時,德國城市是如何應對的?   戴黎琛:我註意到每次下大雨,雨水降到地面都會很快流走。後來我聽德國老師介紹才瞭解到原因。首先,在規劃時,建設公司就會按照未來百年的發展規模來鋪設地下排水設施,像柏林那樣的大城市,目前管道長度已有9500公裡,從1873年就開始建瞭;其次,為瞭積蓄水源,減輕排水壓力,很多城市設立瞭雨水和污水分開排放處理系統,再加上自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