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精品文档】贝类人文资料库的人文诠释与创意加值研究.ppt

【精品文档】贝类人文资料库的人文诠释与创意加值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贝类人文资料库的人文诠释与创意加值研究

PDA連接上GPS後,隨即啟動了衛星定位的功能,隨著使用者的移動, PDA版瀏覽軟體將依照GPS的定位訊號,更新顯示在螢幕上的的貝類相關 食衣住行育樂等 資訊。而整個運 作過程所以需要 的兩個核心單元 :PDA 版本瀏覽 器與PDA 版本資 料庫,將會釋放 在貝類人文資料 庫網頁中,供一 般大眾使用,充 分達到資源共享 的最終目的。 貝類與人類的關係 貝類-人文研究發展 貝類-人文研究工具 「貝類資源e地圖」目的與成果 3.貝類學與其他科學跨領域的結合 A.人類學 B.考古學 C.民族學 D.博物館學 貝類與人類的關係 貝類-人文研究發展 貝類-人文研究工具 貝類相關文化的學術研究,自1950年代即有張光直教授的兩篇重要論文:「本系所藏泰雅族貝珠標本」(1953)以及「台灣土著貝珠文化叢及其起源與傳播」(1958)。張教授在文章中指出,台大人類學系標本陳列室藏有多件台灣原住民貝珠標本,但缺少科學描述與研究,然而貝珠具有「重要的文化史上的意義」(張光直, 1946:29)。之後他更進一步認為: 在人類物質文明的進化史上,貝似乎不曾像石頭和青銅那樣,成為器具製造的基本原料,因之亦不曾有過一個「貝時代」。但早至舊石器時代的上期,人類已經大量地採集,或經交換而得到淡水與海水的貝,做為人工品的原料;它被用為多種的器物與裝飾品,對於人類的文化,似乎一開始就已經超越了點綴性的意義。自此之後,貝的應用與日遽增,他的勢力在新石器時代的美洲,駸駸乎凌駕於石器之上;甚至有人主張,北美的史前史中應該劃出「貝時代」一期。在舊大陸上,其應用的普遍,也是有目共睹 ... (張光直, 1958:53)。 貝類與人類的關係 貝類-人文研究發展 貝類-人文研究工具 與人類學跨領域的結合 2001年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舉辦之「東亞古代的用貝文化座談會」之中,三篇與貝相關之論文,包括: 1.日本木下尚子所發表「推論貝環的文化意義-比較 日本繩紋時代與彌生時代」; 2.李永迪「貨貝與貝貨-談商周時期海貝的用途」; 3.連照美的「台灣史前時代的貝工業」。 之後於2002年連照美教授的「台灣史前時代貝器工業初探」一文發表,區域由考古學觀點出發的貝類研究開始受到注意。 貝類與人類的關係 貝類-人文研究發展 貝類-人文研究工具 與考古學跨領域的結合 貝類與人類的關係 貝類-人文研究發展 貝類-人文研究工具 與考古學跨領域的結合 河南濮陽45號墓葬蚌貝堆塑龍虎圖-中華第一龍 中研院民族所郭佩宜博士近年的研究,是以大洋洲所羅門群島的貝錢為主要關懷,2003年執行本院亞太研究中心之分支計畫「「地方貨幣與國家貨幣的相遇與糾纏:所羅門群島貝珠錢的歷史人類學研究」(Encounter and Entanglement Between Local and State Currencies: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of Shell Money in the Solomon Islands),期間蒐集不少大洋洲貝文化研究之文獻,並至所羅門群島進行田野工作,已有初步研究成果。 貝類與人類的關係 貝類-人文研究發展 貝類-人文研究工具 與民族學跨領域的結合 文化資產則泛指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文化景觀、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古物、自然地景等項。這些資產,記錄了人類社會與文化的種種演替;因此,文化資產肩負了文化傳承歷史的責任,是需要被保存,審慎的維護與研究。 軟體動物學研究室於2005年透過文化資產保存研討會所發表之「從人文談貝類相關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維護」一文,嘗試透過「貝類」-「文化資產」-「人」三個層面,串連引導出貝類相關文化資產的種類與意義,唯有深入完整的接觸與瞭解,才能明白貝類相關文物應該如何被保存與維護。之後,透過「生態博物館」,「數位博物館」,以及「資訊科學的導入」的結合,在妥善完整保存貝類文化資產之際,更進一步賦予它新的生命。 貝類與人類的關係 貝類-人文研究發展 貝類-人文研究工具 與博物館學跨領域的結合 三、貝類-人文研究工具 1. 「臺灣貝類資料庫」 2. 「貝類人文資料庫」 3. 「貝類資源e地圖」 貝類與人類的關係 貝類-人文研究發展 貝類-人文研究工具 1. 「臺灣貝類資料庫」 貝類與人類的關係 貝類-人文研究發展 貝類-人文研究工具 台灣貝類資料庫.tw是以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軟體動物學研究室近 20年來的研究成果為基礎所架構之學術型網站,其內容包含所有採集記錄、研究室主持人與歷屆研究人員所發表的貝類學術論文及專書、貝類研究文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