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馆陶腊花.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馆陶腊花

【大馆陶】散文欣赏 河北的部分民歌原生态可能出自馆陶腊花 故乡吟 离家十载人匆忙,念故乡,泪两行。偶尔回家,难得坐热炕。几欲畅游卫河水,成奢望。今嗅故乡《腊梅花》,泪汪汪,登高楼,南天望! 今年的11月6日,我和父亲、三叔、北京来的堂弟一行五人、由弟弟开着他的宝马车回到老家马窝头村,按冀南一带的习俗,来祭奠故去的亲人。已是秋末,无一丝寒意,“落叶和着瑟瑟秋风缓缓落下;大地穿上金黄色的衣裳”这描写秋天的美妙句子,对今年的秋天好像有点不合适。树上的叶子还能透过缕缕阳光,刚下种不久的种子嫩芽钻出地面变成了禾苗;给大地披上薄薄的绿纱衣。 我们村离颜窝头村很近,相隔不到半公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按照我原来的设想:等雁鹏从成都回来、王承俊回老家接他母亲之际,我们三个一起,再走一次上学路,来完成我的散文《重走上学路》的写作;可是雁鹏手下事多无归,大俊在邯郸火车站接施晗上午未到。我就想起了馆陶腊花,想起了牛兰学去年秋天写的博文《袅袅的馆陶腊花》,他写道:馆陶腊花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传是卫运河的纤夫住在颜窝头村传下来的。到20世纪初,全村有四五十口人会表演腊花,领头的叫孙克起。馆陶腊花的表演形式不受场地限制,人数限制。可街头,可场院,可登台,可过街,可打场。一个人两个人数个人都可以表演。可说,可唱,可演折子,可演剧目。乐器家什主要有鼓,锣,唢呐,笛子,二胡等。道具服饰主要是大红大绿的服装,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有固定的唱腔和规定的舞蹈语言。老人们回忆起来的剧目有十几个,如《卖线子》、《王婆骂鸡》、《补锅》、《老汉锄地》、《小铜钱》、《小寡妇上坟》、《分家》、《三更天》等等。 一段一段优美、苍凉的曲子从老人的心窝飞出来:王大娘在绣房,忽听外边闹嚷嚷,摘下花镜放下活,想到大街观气象,用手开开门一扇,剩下一扇遮胸膛。。。;六月三伏热难挡,我老汉锄地热得慌,早早起来挑满水,再把院子扫得光,伸手拉过鋤一张,迈开双脚出村庄。。。;哟,哟,我是对门老王婆,东门串、西门挪,看看邻居吃什么,一家吃得是包子,一家吃得是馍馍。。。; 馆陶腊花曾在聊城、山东的冠县,临清,邱县,大名一带流行。在农闲的季节里,喜庆的节日、红白喜事时腊花表演队在鲁西北、冀南的村庄巡回演出。有时候在庙会上,几个村的几支小戏争相表演争夺观众。尤其是正月过年的时候,馆陶腊花大大丰富了冀南大地的年味,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快乐。著名作家雁翼就是听着腊花成长的。 “腊花”这一词,第一次见到是在雁鹏的小说里面;原来它是我们老家这块儿的小戏,我问父亲是否知道腊花,他说:“知道,我们村的老人都知道,就颜窝头有人会演这种戏,当时还过河到城里,到咱县西北其他地方演出”。随后,我和父亲去找本院的老三爷,他已经八十多岁了,耳朵还好使,只是眼睛花了,我们说明来意后他说:“这戏还到有钱人家演堂会,演员还能来回串场”我问他能不能唱两句,他指指嘴,没牙了唱不了。我父亲倒是能回忆片段---《王大娘锔大缸》里的词唱道:“一个鸡蛋两头光,锔盆子锔碗锔大缸(这有一段小过门)今天要到哪里去?前面就是王家庄;王家庄有个王员外,员外家有个好姑娘(这又有一段过门)...”这段过门我听着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猛想起,刘欢唱的《好汉歌》里“...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这两句的曲调与那段过门完全一样。难怪前几年人们对这首《好汉歌》的出处提出质疑“王大娘怎么变成好汉了?”。我们河北民歌《小白菜》、《小放牛》里的唱调,在腊花里也有很象的地方,只是这些民歌,经艺术再加工,乐器演奏齐全变得细腻、委婉动听了。《小白菜》在腊花里的曲调很直、不柔,但拖腔很凄凉,现在《小白菜》第一段的词与腊花里《小白菜》开头是一样的,后面的词就不一样了,是什么都搞不太清楚了。牛兰学在他文章的最后写道: 让我感到十分震惊的是,81岁的颜登州老人,在结束采访时给我们唱的馆陶腊花:“好一朵腊梅花”,除了腊梅和茉莉两字不同外,那词那腔那调,竟然是至今风靡世界的“好一朵茉莉花”。他唱到:好一朵腊梅花,好一朵腊梅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她,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骂。。。 我急忙用手机录下了他的歌唱,歌声似乎从这小村庄飘向世界,余音袅袅。 今年的青歌赛上,著名学者余秋雨关于原生态唱法说了这样两句话:原生态唱法不仅仅限于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在中原、在汉族人口集聚的地方,比如河北、山东都有原生态唱腔等待挖掘。现在看来河北的部分民歌的原生态,应该出自馆陶县颜窝头村的腊花。 附:牛兰学《袅袅的馆陶腊花》 2009年10月18日,我们一行4人沿着卫运河北行去乡间采风。深秋的田野秋收已完成,那苍黄的土地正等待着人们播种。如丝如线的卫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