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1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史地]1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①中原地区社会动乱 ②中原地区出现饥荒和瘟疫 ③少数民族内迁 ④统治阶级内乱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选择判断的依据一是所学知识,即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二是材料信息,即社会动乱、饥荒和瘟疫。 答案: A 1.“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  ) A.山西、江南 B.山东、山西 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D.山东、江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答案: B 2.社会动乱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列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七国之乱——第一次高潮——西汉 B.永嘉之乱——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 C.安史之乱——第二次高潮——唐朝 D.靖康之变——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中国历史上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分别是:第一次是两晋之际,第二次是唐安史之乱后,第三次是两宋之际。 答案: A 3.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表 状况区域年代人口 西汉(2年) 唐(752年) 总人口 人口密度 总人口 人口密度 黄河中下游地区 38 256 42.8 28 898 32.3 江淮地区 7 871 15.2 12 137 23.4 状况区域年代人口 南宋(1210年) 明(1491年) 总人口 人口密度 总人口 人口密度 黄河中下游地区 47 541 53.2 21 217 30.4 江淮地区 23 650 45.6 39 275 75.7 请回答: (1)西汉时,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为什么? (2)从汉代至唐朝,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3)明代时,我国人口分布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 解析: 第(1)问考查西汉时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原因。第(2)问考查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江淮地区从汉代至唐朝人口趋势变化的原因。第(3)问考查南方人口总数和密度超过北方的原因。 答案: (1)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因而人口较多。 (2)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呈下降趋势,江淮地区人口呈上升趋势。原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使得南方经济在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人口也得到较快增长。 (3)明代时,我国南方人口无论是总数还是密度都已经超过北方。原因:自南宋起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长,加上中原人口三次大规模南迁,使得南方人口总数超过北方。 (2011·江苏南京高一检测)随着大批北人的南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也逐渐南移,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居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全解全析:   答案: C 选项 结论 理由 A × A项只反映了江南农业产量的增加 B × B项只反映了商业的繁荣 C √ C项强调了江南经济在全国的地位 D × D项只反映了手工业的繁荣 4.据记载:过去北方人习惯吃面食,南方人则偏好大米,但近来江浙地区的城市街坊上出现了不少贩卖面食的店家,农民也普遍将小麦作为主要作物,与水稻连作,以获取利润。上述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西汉 B.唐朝 C.宋代 D.明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南方普遍种小麦,并出现食面食现象,说明此时已有大量北民南迁,而北民南迁出现过三次高潮,选项中最早的是B项唐朝。 答案: B 5.《宋史·食货志》载:“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后乐集》载: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之曰江曰湖,今皆田也。水稻种植遍及南方各地。”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  ) A.南方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B.南方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C.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江南的农业生产发展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中“水田之利、富于中原”可知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 C 自我测评(教材P14) 1.我国西汉时期的四大经济区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 (1)山东、山西属黄河流域,是传统的农业区。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2)江南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当时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3)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经济实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