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教育创新与教师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研究]教育创新与教师发展

教育创新与教师发展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李镗 leetang01@ 教师专业化的背景 教育创新 课程改革 教师教育 中国学生的现状分析 ---教育创新的必然 《两份预言和诺贝尔奖获得者43:0》 中国赴美考察初级教育报告/1979.6 学生无论品德优劣、成绩高低,无不趾高气扬。小学二年级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法掰手指,竟奢谈发明创造。学校和学生重音体美,轻数理化。课堂几乎失控,甚至在教室里如逛街一般。 结论: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再用20年,中国科技和教育和文化必将赶超美国。 美国派团回访报告(同年): 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起德最早,睡得最晚。其学习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得学生相比都是最好的。 结论:可以预测,再用20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超过美国。 25年后: 美国培养出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74位知识型亿万富翁。 教育创新的必然 《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 ----联合国开发署 72个国家技术成就指数 第一组技术领先组TAI值大于 0.5,美、日、芬18国。 第二组技术潜在领先组TAI值大于0。39----0。49之间,西、马、香港19个国家及地区。 第三组技术积极采用组TAI值在0.2----0.34之间,中国排在该组第8位。 创新人才的特征 具有创新思维品质----思维的独立性、独特性和批判性(掌握、理解旧知识,并对其借鉴、批判,提出新知识的假设) 具有创新精神----如求实、进取、宽容、合作心理品质 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具有初步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精神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1.6.8 观点: 创新的精神的本质是科学态度和批判意识。 人文精神涉及“人的发展”,富有理性意义。 环境意识与科学和人文精神不是对等的概念,但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及其所针对的教育现状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调整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例如,初中的“科学”课程等)。 (续)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 观点: 课改焦点问题:课程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社会中心与学生中心-人本主义: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学习者中心课程”-“掌握学习方法”,提倡“主体学习”)。 布鲁纳70年代的反省:(结构主义者,搞了10年学科中心课程) 我们必须少说一些“学科结构”,更多地谈论“学习者和他的学习结构”。 课程类型: 学科中心(德国.德尔巴特Herbart,1776-1841) 学生中心(美国.杜威J.Dewey,1859-1952,链接:陶行知教育思想) 社会中心(美国.布拉海尔德T.Brameld,1904 学问中心(美国50-70年代“教育内容现代化”课 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英国.罗素B.Russell,1872-1970) 课程改革 原则: 守正创新 文化融合 学科渗透 一 、课程观 课程观是人们对课程的基本看法,需要回答课程的本质,课程的价值、课程的要求与结构,课程中的师生的地位等。 三种基本的课程观 1 知识、理性主义课程观 课程即学科,课程即教学科目的总和。 课程内容定型化、真理化; 教师忠实执行,学生洗耳恭听; 忽视学生的经验和教学的具体情景。 2 经验、自我实现课程观 课程是儿童自我实现的中介与手段; 经验的不断改造或重组即教育; 强调儿童在课程中的中心地位; 注重经验和生活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3 概念重构、批判课程观 课程是一种文化产物,同时又被文化修正; 教师学生具有创造课程的能力和批判意识; 知识是人创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