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社会心理学.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研究]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化 第一节、社会化的定义及理论 第二节、社会化的因素 第三节、社会化的内容 第四节、生命历程与社会化 第一节、社会化的定义及理论 一、社会化的定义 二、有关社会化的理论 一、社会化的定义 1、西方学者的界定 弗洛姆:社会化是“诱导社会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是“使社会和文化得到延续的手段” 。 安德列耶娃:社会化是个体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是个体对社会关系体系的积极再现过程。 2、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了解社会规则和约束,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及文化,逐步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社会化理论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三)乔治·米德关于社会互动中的自我理论 (四)埃里克森的生命发展阶段论 (一)弗洛伊德的社会化理论 1、人的社会化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的交互作用所决定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促使人格的三个部分平衡发展。 2、童年期的社会化奠定了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 3、理论的贡献:重视过去生活经验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4、理论的不足:过分强调人类本能的作用,忽视了社会文化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侧重于从认知的发展角度研究人的社会化 ,强调认知结构(图式)对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 2、个体的认知结构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同化和顺应两种功能。 3、强调了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个重要的概念 1、图式: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 ; 2、同化:把外部信息整合后纳入到现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3、顺应:在现有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部信息时,通过改变或调整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而去吸收新的信息。 (三)乔治·米德关于社会互动中的自我理论 1、认为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是社会互动的过程 。 2、个体采取概化他人的态度和角色,这一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基本过程。 3、社会互动和情境的变化是永远不可能停止的,因此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也要持续终身。 概化他人: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经过与他人互动,知道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进而认识自己,通过学习想象他人的角色及期望,逐渐学会将总体的社会规范作为“自我”与“他人”互动时的行为依据。 (四)埃里克森的生命发展阶段论 1、强调“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把“自我”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 3、社会化的过程贯穿于个体整个生命的历程; 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 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期,1岁前)任务是发展信任,抑制不信任。 2、自主与怀疑(儿童早期,2-3岁)任务是培养自主性,抑制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3、创造性与内疚感(学前期,4-5岁)任务发展首创性,克服内疚感。 4、勤奋与自卑(学龄期6-12岁)任务是发展勤奋上进,抑制失败自卑。 5、角色统一与角色混淆(青春期13-18岁)任务是形成统一自我,克服自我角色混淆。 6、亲密与孤独(青年时期,19-25岁)任务是求爱和建立家庭。 7、创造感与停滞感(成年期26-65岁)任务是获得效能感,克服“自我关注“。 8.自我整合与失望(老年期,65岁以后)任务是获得完满感,克服失望感。 第二节 社会化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 学校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职业团体 一、遗传因素 1、遗传是父母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生育传递给子女的一种生理变化过程。 2、遗传因素是人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 3、遗传为个体社会化奠定了生物学基础,为生物人(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提供了可能性。 4、个体遗传因素接近,若生长环境不同,则智力水平的相似性就会降低。 二、社会环境因素 (一)家庭 1、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它承担着个体早期社会化的重任 ; 2、家庭中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气氛; 3、教养方式的四种类型:宠爱型、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1)宠爱型。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多表现为依赖性强,自制力和自信心差,缺乏同情心。 (2)放任型。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多表现为是非观念淡薄,缺乏教养,因而以后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3)专制型。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多表现为诚实、礼貌、细心、负责任,但在其他方面却表现羞怯、敏感、对人屈从的性格。 (4)民主型。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多表现为自立、自信,能主动解决自己的困难,情绪稳定,易理解他人。 (二)学校 1、学校承担着向学生系统传授各种知识和技能、灌输特定政治信念的任务 ; 2、学校具有独特的结构,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校园文化、组织结构和行为规范 ,为儿童以后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3、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学生融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