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开题报告.doc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开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背景意义 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基地。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文化氛围,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支点和抓手,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然而,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千篇一律,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2、班级自身成长的需要。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文化素养,树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不容忽视。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 3、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阵地——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班风里,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班级成员情绪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较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欢乐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赞扬和保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在专制型的班风里,成员之间互不信任,关系紧张,学生之间产生烦闷、恐惧、厌恶的情感态度与彼此攻击的行为模式,学生自信心、自尊感与上进心不强。因此,合理运用班级文化这一无形的教育资源,能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提出了“提高班主任“文化意识”的研究”课题,以期从实践的层面积极探索班级文化建设,构建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马克思文化哲学理论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既是生理上的人,也是心理上的文化的人,他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等都受到集体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班级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顾明远,《教育大辞典6》,1992)。从外部形态来看,它表现为全体同学“在这儿做事的方式”(杨全印,《学校文化研究》,2005)。从产生的过程来看,学校文化是基于预设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产生制度,并进而约束行为(肖川、倪晓玉,《创造积极的学校文化》,2008)尽管有点难以捉摸,但班级文化经常会以强有力而又微妙的方式影响全班同学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以特有的群体反应方式支配着日常学习生活,从而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效果。 1、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场所,营造健康和谐、优雅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力。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促进素质教育中有重要地位。现代教育正在由单纯的学科教学向学科教学与人文熏陶相互渗透的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管理正在由过去外显的行政管理向内隐的文化驱动方向转变。文化影响力已成为班级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最高境界。 3、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过程,环境影响决定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成为实际的行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因此,建设一块文化阵地,营造浓厚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手段。 4、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原则,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必然受到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教育要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要善于选用生活的真、善、美,引导人的各种天赋能力的发展。 5、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的整体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合金”,其中环境影响和制约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水平。我们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班级人文环境与自然物质环境,挖掘蕴涵在其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德育影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促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6、美学理论依据。Freuid曾说:“我房子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有意义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