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性课题: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研究性课题------正弦余弦定理的应用
312353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 王启东
课题:测量问题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学完向量一章正弦、余弦定理之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测量工具,能完成解斜三角形的实习作业、会写实习报告,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与差别,能运用近似处理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4.在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手段:
1.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动脑、实际操作,获得第一手数据;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设计方案、收集、处理数据,重在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出示问题
小组成员分配组合:以学生自愿为原则,教师个别调整。
经纬仪的结构、使用介绍、演示。
多媒体条件展示问题情景及课题:
问题1:若测量我校内游泳池南北两侧A、B两棵大树之间的距离,应如何操作?
问题2:若测量我校内体育馆东南侧的的旗杆
与北侧的铜像间的距离,应如何操作?
问题3:若测量我校北门外象山的高,应如何操作?
二.分析指导,设计方案
T:对问题1:A、B两点不能直接到达,无法用皮尺直接量出,引导思考:如何间接“量”,那一定要在三角形中计算,所以应考虑再取一点C ,使之与A、B构成三角形,现请大家思考根据实际场地,C点应怎样取,在ABC中要计算AB的长,应采集哪些数据?能采集哪些数据?并思考在目前的情况下可用什么模式求AB?
S1:如图,可在东侧选取C点,
测出AC=b,BC=a,C=,
由余弦定理得:
AB=
S2:如图,可在北侧取一点C,
测出BC=a,
再用经纬仪分别测出B=,C=,
则由正弦定理可得:
AB=
T:对问题2应如何设计测量方案呢?这里一是A、B两点既不能直接测量,也看不见,二是场地有较多限制,选取一点C可行吗?(估计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此时应充分让学生思索、讨论、尝试)。同时对个别学生适时启发:“阅读材料中,人们早期怎样测量地球的半径呢?
S3:如图,可选取适当的两点C、D,
测量BC=a,CD=b,AD=c,,
由余弦定理得:BD2=a2+b2-2abcos
再由正弦定理得:
sin
得BDC, 而BDA=BDC
这样在ABD中,AB=
T:问题3应如何设计测量方案?
S4:在操场上选取正对山顶的两点C、D,
测量CD=a,仰角AC1B1=,
在中,,
由正弦定理:AD1=
在中:AB1=AD1sin=
得 AB=AB1+BB1=AB1+DD1
S5:在操场上任取在一直线上的三点C、D、E, 使CD=DE=a,
在C、D、E测得山的仰角分别为、、,
设山高AB=x,则BC=xcot,BD=xcot,BE=xcot,
由BCD=BCE, 即cosBCD=cosBCE,
即
即 , 得x。
T:强调室外测量应注意的事项:“严肃、认真、细致,亲自动手,爱护仪器,数据及时准确地填入印好的实习报告中,正式计算时应取平均值,计算需有人复核”。
三.室外操作,收集数据
根据设计方案,各组分散,各自找好测量现场;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如学生遇到困难,帮助分析、指导;
学生完成两次测量任务,数据采集工作后,回教室处理数据。
四.讨论整理,深化探索
各小组报告三个问题中AB之间的距离
T:各组的答案都不同,相差是多少?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是由什么引起的?
S:主要是因为测量时长度、角度与实际的长度、角度的误差引起的。
T:测量时,方案的设计要根据实际的场地而决定。
如:测量山高时,山边没有平地与平路可怎样进行测量?
如:测量山高时,山顶上有一已知高度的电视塔,可怎样进行测量,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思考设计。
T:测量时应注意:1)正确使用测量仪器;2)有选择地正确采集数据,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式。
教学后记:
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学生解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课程试图通过学生测量方案设计,实际操作,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探索欲望,使学生学习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转变。另外,让学生直接接触实际、收集、处理、分析数据,提炼有用信息,无疑是对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训练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创新思维,落实素质教育。
附其中之一实习报告:
实 习 报 告
年
文档评论(0)